10月26日,记者从团省委获悉,近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名优秀青年和25个青年集体获此荣誉。其中,我市一名优秀青年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带领村集体发展乡村旅游,年以来累计实现旅游收入余万元的国家税务总局池州市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石台县洪墩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张路获评“扶贫助困好青年”。 快来和小编 一起看看张路同志的先进事迹吧 青春建功新时代脱贫路上绽芳华 ——张路同志事迹材料 张路,男,汉族,年1月出生,共产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池州市税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先后荣获池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奖、安徽税务“五四青年奖章”、池州市脱贫攻坚优秀青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说一口“土话”,捧一颗“真心”张路的家乡在石台,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曾在石台当过“大学生村官”,对石台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年4月,在得知组织要选派专职扶贫干部时,回忆起往昔岁月,他决定重走青春路,主动报名参加。就在张路安顿好家庭,满腔热情去驻村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乡亲们怀疑的目光,和不屑的话语。“城里来的,能吃得了苦?”“毛头小伙子,能懂得啥?”乡亲们刚开始都懒得搭理他。为了尽快融入小山村,张路每天利用夜间休息时间主动上门走访,和村里的男女老少拉家常。谁家的老人生了大病、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谁家的房子下大雨漏水、谁家的劳力找不到工作等等,张路硬是把这些信息一点一滴地从乡亲们的口中“抠”了出来,在工作日志里记了下来,一件接着一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天夜里,一户边缘户急冲冲地跑来找张路。他的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自己出了车祸身体状况差,一年多没工作,孩子的学费成了难题。张路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助申报落实教育资助,帮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并多方联系工作岗位,帮助他顺利就业。还有一次,村里两家农户因危房改造发生纠纷,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调解都无功而返。张路和驻村工作队长接过这块“烫手的山芋”,轮番上门20多次,往返步行近百里,终于让两家重归于好。驻村扶贫以来,张路指导帮扶67户贫困户扩大茶园种植,10户贫困户养殖生态家禽,13户贫困户发展土猪养殖,6户贫困户承包鱼塘养鱼,8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经营,帮助20余户农户联系代销农特产品10余万元,帮助15户贫困户40余人就近就业务工。“新来的扶贫干部小张,说话办事还是很牢靠的。”村民们评价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真没想到,唐老汉现在也能勤劳致富了。”在洪墩村,提起唐老汉,乡亲们无不啧啧赞叹。唐老汉曾经是“唐懒汉”。50多岁,一直未结婚,每天睡到下午,一天只吃两顿,吃完饭就打麻将,靠吃低保过日子。张路到村之后,主动申请做唐老汉的帮扶责任人。推开唐老汉的家门,张路惊呆了。中午12点了,唐老汉还没起床,屋内垃圾遍地、一片狼藉,床上的被条轻轻一掸就掸起一层灰,散发出阵阵异味。“思想不脱贫,一切等于零。”张路决定分三步来实施帮扶。首先,帮助唐老汉规范作息,整理家务。张路每天定时到他家叫他起床,督促、协助他清理家庭卫生,这样持续了两个多月,唐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家庭卫生明显好转。第二步,帮助唐老汉“戒赌”。张路每天在他可能打麻将的地点“巡逻”,遇到他在打麻将就不声不响地站到他身后。久而久之,唐老汉也感到有些难为情,别人也不太乐意和他玩,麻将也就越打越少。第三步,给唐老汉找活干。张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从事废品收购,并帮助他申报相关补助,购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拉货。现在,唐老汉不仅在经济上脱了贫,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平时收购废品忙得不亦乐乎,闲下来就找人下下棋,也不打麻将赌博了。有一次,他还主动到工地上做了半个月的小工。“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住在唐老汉的对门邻居感叹道。光有脱贫的愿望远远不够,还要有脱贫的能力,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了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年,洪墩村利用村民晚饭后的空余时间办起了扶贫夜校,张路就是夜校的主要“老师”。针对精准脱贫的现实问题,张路和农技专家、帮扶干部现身说法,讲政策、举案例、教技术、出点子,组织村民同听课、同学习、同讨论。50多岁的张发根是张路的联系户,一家三口,夫妻二人零散务工,儿子在外务工,因为缺乏技术,家庭收入很低。扶贫夜校开课后,老张是出了名的“好学生”。年的一天,老张找到张路,提出发展“农家乐”的想法。张路很是高兴,帮助老张办理扶贫贴息贷款,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老张的“农家乐”很快就开门营业了,年就实现了七八万元营业收入。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家乐”客流不旺。张路帮助老张联系参加了养殖培训班,鼓励他发展生态家禽养殖,经济复苏之后既可以自产自销,也可以外销。“自第一期开办至今,扶贫夜校在洪墩村已经开展了20多期。通过夜校的形式给群众思想上‘充电’、精神上‘补钙’,这样脱贫之后村民们才能在下一步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精神、走得稳当。”张路说。上山种果树,下山办“民宿”洪墩村“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贫瘠,经济收入低,年村集体经济为零。怎样“扶贫”才能让群众脱贫,让村集体增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年11月,张路积极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撰写了详尽的软籽石榴观光采摘园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坚持全程跟踪管理,及时反馈协调相关事项。跟着书本学,跟着农技专家学,除草、剪枝、施肥,凡事都亲力亲为的他也成了石榴种植“土”专家。一年时间不到,全村种植株软籽石榴树,建设完成60亩软籽石榴观光采摘园,果园成熟后预计年收益可达20万元。51户入股村民(其中贫困户14户)可直接分红收益,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类用工可带动务工村民年增收3万元。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洪墩村旅游资源优越。扶贫工作队提出瞄准“负氧、富硒、原生态”这一自然优势,持续推动“慢村农庄”品牌升级,收购村民闲置旧房,按照“以旧改旧”的原则,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年5月,张路夜以继日写出三套项目方案。经村“两委”研究通过以后,张路及时跟进,做好村民老房收购及装修改造。年10月,一期收购两栋闲置旧房,完成室内外装修改造正式投入运营,不到一年时间已为村集体带来增收8万元。以“慢村农庄”为依托,张路协助村“两委”争取资金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农民文化广场、户外拓展中心、亲水观景步道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策划开展“慢村年俗节”“摄影艺术节”等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打造“慢村”旅游服务品牌,带动村民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年以来,村级民宿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实现经营收入余万元,村集体累计增收7.6万元。在张路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洪墩村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乡村旅游、规模种植、生态养殖风生水起,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集体富了。年底,洪墩村脱贫出列。年,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较上年增长85%。在扶贫工作队推动下,洪墩村荣获“石台县集体经济发展红旗村”“石台县脱贫攻坚红旗村”“石台县环境优美红旗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AAA级旅游村”等称号,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年6月,张路驻村任期届满,回到了池州市税务局,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到新的工作队员手中。虽然人离开了洪墩村,但张路的心却一直没有离开。在他的联络协调下,村两委考察了黄精种植项目,初步达成合作建设意向。张路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在乡村振兴路上更要加把劲。我是一名党员,不能辜负了党和群众的期望,我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继续贡献力量。”来源:池州市传媒中心安徽日报 编辑:陆琴责编:胡梦飞监制:潘治平 公益广告展播 大家都在读: 视频丨全球不到只!世界濒危物种白鹤飞临我市马衙街道丰收圩|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fz/140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