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 出版信息 书名:《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数: 字数: 印刷时间:年10月01日 书号:-7---7 作者 何楚舞,蒙古族,军旅作家, 史研究者,曾有多部作品风靡网络,著有长篇小说《热血》、《黄金弹壳》、《岁月无声》等。 凤鸣,生于北京, 媒体人,凤凰大视野编导。 陆宏宇,男,安徽人,原在西藏阿里部队服役,现为职业作家。 获奖 当当网五星图书 第五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 媒体支持 58师团政委项远早听说朝鲜爆发了战争,也知道中国派13兵团出国作战,但没想到担负攻打台湾的9兵团会到朝鲜去。接到部队到山东兖州一线集结的命令,项远才意识到战争就在眼前。各级开始国际形势教育,讲美国人已经在仁川登陆了,中国边境受到巨大危胁,美帝国主义就是想将朝鲜做为侵略中国的跳板。因为部队时刻都在准备打仗,既然不打台湾,那么去朝鲜作战也是责无旁贷。各级干部当时的思想很简单。 项远原是团副政委,上级派他到团担任政委,但团原政委是个老政委,团又是他从山东带出的老部队,对部队的感情极深,入朝 战,他一定要亲自带着这支部队征战。所以,项远当时并没有接替团政委的职务,准备打完 仗再到任。因此项远的准备也很简单,全部行李只有一个马包,坐着闷罐车就去了山东。火车到了天津,他看到天津日报上登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联合声明”,就拿着报纸在火车上给战士进行紧急动员,又给每个连队都发了一份报纸。 原计划到通化换装备,配发东北的棉衣,但军情紧急,来不及换装,20军战士明明是穿着又单又薄的南方服装,不能到寒区的,可大家都跟项远一样,二话没说,带着个马包便登上北去的列车。项远后来写过一篇回忆部队抗美援朝的文章。文章说,由于仓促,后勤分队没有跟上行军序列,缺少运输工具,医疗部队的急救设备没有准备好。后勤的同志就在火车上把自己的棉被撕开,做成绷带,把棉花做成棉花球,再消毒。 张成阁是58师团特务连副连长,他的任务是带领侦察兵在前方侦察敌情,为全团开路。此时20军担任9兵团的前卫,他们得来的敌情要通报师、军和兵团首长,为上级首长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提供 手资料。为了快速到达集结位置,他们要翻越朝鲜北部的狼林山脉,那里长年积雪不化,平均海拔米,人迹罕至,雪寒岭、黄草岭,要翻越的山峰名字听起来就吓人,还有连鹰都飞不过去的死鹰岭,鹰飞到这个高山上面都要被撞死,更别提人和骡马装备了。张成阁带着侦察分队,翻山越岭,边侦察边前进。前进途中冻伤的人不断增加,有的人爬着爬着倒下去,直至被冻死。 11月7日,20军前卫59师乘火车抵达朝鲜江界。 马文考是59师团2营教导员,他了解的情况比战士多,他清楚的意识到部队仓促入朝会导致种种困境,除了装备和补给,部队还缺少向导和翻译。9兵团使用的地图是日伪时期的,找不到向导给作战徒增了很多困难,一些部队就是因为走错了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马文考的部队乘坐火车进入朝鲜后,停在了一个隧道附近,战士们开始把卸面粉大米和其他物资。 这时美军的飞机来了。 抗美援朝初期,美军有“三大件”,飞机、大炮、坦克。“三大件”都是 没有的。美国空军占有 制空权,肆无忌惮地轰炸扫射。美军飞机发现马文考的部队后,马上低空扫射,接着开始轰炸。部队还可以钻进森林隐蔽,火车可以进隧道,刚卸下的物资只能挨炸,大米、面粉被炸得精光,马文考看着四处飞溅的面粉心中充满愤恨,战士们刚进朝鲜就要饿肚子了。 马文考不停地思考着这一个多月发生的事情,快得让人来不及想,他甚至觉得已过去一个多月的国庆节就在昨天。他们的国庆节是在上海郊区过的,刚过了国庆节,就登车北上了。到了兖州附近,下车休整。不到一个月,又上火车,继续向北开,开始说是准备到中朝边境,重新集结,休整一下然后入朝。可是,军情一天十变,火车到天津的时候,情况又有变化,总部来了电报,由铁道部转给部队,20军在天津不得停车休息,务必立即入朝。 此时9兵团的前卫27军已经在安东,无法掉头回来,20开出天津站以后变成前卫。59师是20军前卫师,而团是59师的前卫团,马文考的2营又是团的前卫营,成了 批入朝的部队。 火车出了天津站便急吼吼越开越快,大小车站的货车、客车都停在铁路两旁,给军车让路。2营的战士就讲笑话说,“这次我们坐的是特别快车,怕是要中了头彩。”火车一直开到沈阳以南的皇姑屯车站,铁道部门传来上级命令,任何人不得下车。此时,各级开始传达任务,马文考得知是要立即入朝作战。 59师师长戴克林就在马文考他们乘坐的列车上,这也是9兵团开赴朝鲜的 列军列。 59师急急忙忙进入朝鲜,戴的是大盖帽,脚上穿的是球鞋,棉衣也是在江南部队发的薄棉衣,任务紧急,来不及补充,就在车上补发了一些生活必须品后,继续全速开进。 马文考对部队的紧张集结感到惊讶,如此紧急的情况平生 次遇上。他在天津车站时遇上20军政治部主任邱相田,邱相田刚总政开完会,便急急忙忙赶到天津,上了马文考乘坐的这列火车。邱相田就在车上传达总政开会的精神,讲抗美援朝的意义,动员部队打好出国 仗。 火车进入朝鲜后开得很慢,白天不敢开。只要天一亮,美国的飞机便跟了上来,火车只能停在隧道里躲避美军飞机的侦察和轰炸。 60师政治部主任徐放听了朱德总司令在团以上干部会的讲话,觉得朝鲜的形势将异常复杂。朱总司令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在朝鲜不能将美国打回去,9兵团就要留在敌后打游击,所以各项准备工作必须扎实。而事实的情况却很仓促,部队到了沈阳已明显感觉到北方的严寒,可华东的部队居然没发棉衣。原计划在沈阳发放棉衣,可情况有变,火车到了沈阳以后,忽然接到命令,不准下车,火车直接开到鸭绿江边,驻扎在通化一带。 接到马上入朝的紧急命令,徐放在火车把政治部的几个科长找来研究,让他们分散到各节车厢,对部队进行动员。火车一直开了5天才在集安停车,集安对面就是朝鲜。徐放下车便进行动员,要求大家做好战斗准备。此时又接到上级命令,什么都不可以带,包括私人的信件、照片等都要留下来。盼望已久的棉衣也要到了朝鲜以后再解决。随后各团都召开了抗美援朝誓师大会,上级给每人配发了一件棉大衣,部队迅速入朝。 匆忙行军到鸭绿江,江上已经架好了一座临时浮桥。 刚过了鸭绿江,朝鲜老百姓纷纷过来,一打听才知道到的地方是江界。朝鲜的老百姓看到 连连摇头,说人民军的装备比你们好很多,都没有打好,你们这个样子能打吗?徐放很不服气,就告诉他们当中会汉语的:“我们打仗有名的嘛,怎么不能打啊,不在于装备好坏,抗美援朝是国际主义精神。根据你们说的情况,好像把美国打败有点困难。你们放心吧,我们有决心打败美军!” 刚刚进入朝鲜,部队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首先是吃的问题,部队到朝鲜就断粮了。在国内时有工作队专门负责筹粮,到了朝鲜无计可施,就收集被炸死的骡马。 第二个问题是冷。没有保暖的棉衣,没有吃的,很多人都接近崩溃的边缘。一个团政委见到26军政治部干事支福田抱头痛哭,见到他背了两条刀鱼,要了一条,刀鱼冻的像冰坨子,他就啃着生吃了。 寒冷和饥饿导致部队士气低落,甚至出现逃跑现像。26军过江后向 战区开进时,一些干部、战士开小差,其中受处分的20多人。宋时轮在全军营以上干部会议上说,他亲 毙了一名营长,这名营长受不了苦,带头往回跑。东征西讨这么多年的战友,宋时轮也不忍心,但稳定军心是最重要的,一个营长带头往回跑如果不处理,将来就没法约束普通战士。宋时轮称这叫挥泪斩马谡。 吴大伟是26军88师军务科参谋,26军作为攻打台湾的主力部队一直驻扎在上海崇明岛。和9兵团的其他部队一样,天天都在进行渡海登岛作战训练。部队驻在 部队接到北上的命令时,,要求尽快将部队的编制实力、人员装备数量统计上报,平时每个月才上报一次,这次这么突然,凭直觉,吴大伟觉得部队要紧急行动。 当时26军88师一共有多人,没有炮兵,一直到山东滕县,给一个炮兵团编制。所谓的炮兵团实际上也就是几门山炮作为支援或者压制火力来说,根本谈不上打击效果。 88师在山东滕县住了不到一个星期,接着便铁路输送到辽宁抚顺,又休整了两三天,11月19日夜,接到军的命令,88师迅速铁路输送至临江,从临江鸭绿江大桥步行过江。 吴大伟走在鸭绿江大桥上,黑暗中只觉得有水声,什么也看不清,后来水声被急促的脚步声淹没。 部队刚过江,美军飞机便将大桥炸了。 过江以后,吴大伟看到没有什么像样的道路,路上布满了一个个的大弹坑,路旁的村庄没几栋完整的房子,有的还冒着残火和浓烟。 88师过江后驻扎在熊东,26军军部驻在中江,机关连队都住在附近,每个人都给配发了7天的给养,饼干和炒面之类的食品, 战斗打响前,吴大伟经常被派到下面团队,了解情况,传达指示,布置任务。战斗打响后,身临一线,随时为首长提供情况。战斗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比较了解部队的情况。在入朝前普遍存在轻敌思想,甚至很多人没有思想准备,仗该如何打,遇到困难如何克服,美军的作战特点,等等,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吴大伟也非常轻敌,甚至以为就是完成一个任务,一瓶牙膏用不了就可以回来了。 从上到下弥漫的轻敌情绪,在残酷的战斗打响后又变成一种可怕的恐惧心理,一见到美军的坦克、大炮,还有贴着房子、钻在山沟里飞的飞机,很多干部、战士不知所措,甚至还有消极避战的思想。 陆宏宇,曾用名陆建华,原在济南军区58师、西藏阿里部队服役。退役后曾任报社、图书出版中心编辑,编辑部主任。出版报告文学《雪情》《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 》(合著)。获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奖。 陆宏宇原创 路人字吧,用文字感知生命!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权威白癜风专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101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