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遴选·做中国遴选权威学习平台 遴选成功两年来的一些个人感悟我14年参加安徽省直机关遴选考试,成功登陆后,已经有快两年时间了,大家都很关心遴选到底能给未来发展带来什么,我以自己的体验跟大家说道说道。遴选以来的感受: 一、事业在省直单位,级别上不用担心,遴选有一个好处,在人事关系上属于调动,以前什么级别,还定什么级别,试用期3个月,这比省考来的有优势;干到退休处级肯定是有的,除了个别实在不会混的;没有背景的同志也不用担心,如果工作有干劲,直管领导和单位一把手那边能留下既能干事,又能团结同事(会做人)的印象,级别、职务逐步上升是顺理成章的;如果能在四十五岁之前冲到正处实职,有生之年还是能有机会跨入厅干之列的。目前形势来看,公选近五年不可能了,所以有条件的话,多干一些部门,尤其是办公室、人事处和重要职能部门,都要历练一下,能写材料,又能干实事的干部,会笑到最后。 二、人际关于处理与领导、同事关系,我觉得以诚为主,但也要多长心眼,大多数人还是正常的,以诚相待即可,但难免会有个别心胸狭窄之人,在这种人面前,还是谨言慎行为上。还有,刚到单位,别急着做请客吃饭的事,要,也要秘密来,因为这时候很多人会盯着你,单位大了,难免有小圈子,别人会看你怎么站队。所以刚来,最好低调,跟自己处长、本处同志搞好关系就行,其他的,等混熟了,知道水深水浅了再做决定。 三、金钱遴选刚来单位,会把自成为公务员以来的住房补贴补给你,省考来的没有。省直机关在薪酬这一块,除了工资外,还是难以一碗水端平的。比如公积金基数,有的单位就老实按工资基数来算,有的单位是工资基数基础上加若干数额,有的强势单位是把每年发的所有钱拿来作为公积金基数……比如年终发的钱,发改委、国资委这种评比项目多的单位,发钱的名目很多,而且是有文件依据的,一些评比项目少的单位,比如发展研究中心、行管局,只能呵呵了。我现在的观点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物质,一切都是浮云,刚考来省直单位,那段时间租房子、买房子、买车子,什么都需要钱,看着有的单位年底比我多拿很多,内心滋味实在不好受。省直单位灰色收入我来了之后没发现过,现在管得相当严,别人敢送你未必敢要。但也有实权单位实权部门胆子大点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对此心存幻想的,我建议去读一读《侯海洋基层风云》里看守所那段描写。 四、个人发展现在省直单位对学历看的淡了,跟大环境有关,以前读在职研究生,学费还能按比例报销,现在这个政策都取消了。不过我准备还要考个MPA,未来还要工作三四十年呢,有个高点的学历,心里有底。 五、家庭能考上省直单位的,十有六七都已经结婚,有了孩子,这成为一个普遍困扰大家的问题,异地的日子实在难熬,一般双方都能同时过来的例子不多,前两年内,都会为把另一半弄过来头疼。 一些建议1.报名的建议。遴选报名,如果有多个选择的且考试能力强悍的,我建议按照省委强势部门(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政府强势部门(办公厅、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厅、人社厅、交通厅、住建厅之类)——其他;大家先别想着难考,能考上这些部门之一,以后无论事业、金钱方面的后发优势还是很强的。 2.考试准备的建议。笔试的话,理论水平我建议看《大大谈治国理政》《北辰遴选笔试宝典》,我觉得比人民日报写得好;工作实务的话,要对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组织、新闻稿、方案编写、公文起草等熟练掌握,尤其是能搞到省、市两办起草的文件是最好,拿来好好揣摩。 有朋友让我推荐书,这个比较难,因为每个人的薄弱点不一样,我只能泛泛讲一下:遴选考试总体上看偏重工作实务,理论深度要求不太高。对于平时经常看人民日报、求是之类理论型材料的朋友,建议多积累些事务性工作的知识和经验,多去请教基层或一线工作朋友,明白一项政策或工作的具体抓手、解决途径,否则答题时容易言之无物、逻辑混乱,尤其是最后一题大材料,往往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失分严重。对于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