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现:年 十五大影响力事件 教师跪下,成为最大耻辱和伤痛 何池歆
年是我国教育艰难转型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经历了掌门人的新老交替,见证了社会对教育空间的挤压。这一年出现了各种奇葩,各种声音。仿佛一夜之间全体国民都成了教育家,无论高堂之上还是菜场小贩,人人 流矢如雨,截不断大河奔涌。回顾发现,这一年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教育,在下行的经济社会中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力。“结构优化、深度调整”贯穿全年的发展轨迹。 秉持我一贯的务实求真的作风,我对行业的盘点从来不会人云亦云。我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尺度和对行业充分的理解,这些都来自于我对教育的情感。因而我所选的事件可能与一般媒体有很大差异,这也成就“教育发现”的风格与众不同。 阿玛尼少年列席政协会 1月29日,深圳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开幕,一位身穿阿玛尼名牌西服、佩戴红领巾的14岁初中生柳博,作为青少年代表列席政协会议。此事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并持续发酵。渐渐发展为群体性侮辱事件,令教育蒙羞。 对此我发表两篇文章予以正面评价,自古英雄出少年。( “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 早在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改变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和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正式上路。 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无锡市、浙江省、青岛市、重庆市江津区、成都市、克拉玛依市为改革综合试点单位,乌兰察布市、沈阳市、佛山市顺德区、西北大学为单项试点单位。 我觉得这项改革对探索教育的“社会公共治理”意义重大,但任重道远。尤其在政府主导教育的现实面前,很多措施甚至很难实现,无法操作。 足球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 4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这个规划分近期、中期、长期目标,至年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 发改委管足球,那么这个规划就比较靠谱了。在中国一般由发改委插足的事情,必火!不火也能搞出大泡沫来。所以,足球的事情确信可以搞大了。 学校毒污染事件频发 年新年伊始,常州外国语学校有毒土壤的报道见诸媒体。1月11日至2月29日,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人。市政府组织专家分析,并不能证明是学校毒污染导致少量数据异常。于是常州市政府与央视开撕! 8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环保部、江苏省、国家卫计委多路专家组,经过三个多月调查发布结论:常外环境是安全的,未受到附近“常隆地块”污染影响。 然而调查组同时指出,“常隆地块”前期修复中确实存在问题。常州市随即对陆平等10名干部处分,并加强“常隆地块”修复,确保达到治理要求。 “常外事件”伴随着各地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蒙冤被充当了“反面角色”。从年开始,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河北等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件,各地分别紧急制定了塑胶操场施工标准。11月中旬,国家标准委公开征求意见,中小学塑胶跑道国家标准即将修订。 我表示心碎。农村学校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城市学校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吃喝拉撒挤在一起能不出问题么?学生成长需要空间,不是随便盖一个猪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13日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 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这只是一个研究成果,要让全体教育人接受并使用,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应试教育、一考定终生的体制下,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两难选择。具体的标准有待专家继续研究发布,各地各校“接轨”的道路十分漫长。短期内看不出实质的影响力和教育效果。 高招跨省调控生源风波 5月初,在公布的《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中,依据教育部生源调控方案,在总共需要调出16万个高考录取名额的12个省份中,从湖北、江苏被调出的名额最多,分别为4万和3.8万名。方案发布后,引发湖北、江苏等省份的家长不满甚至上街示威。 5月13日到14日,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教育部相继发声,解释表态,稳住了局面。 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公平,都是“均衡”惹的祸。 人民教师誓词征求意见 教育部9月19日在 对此我也有不同意见,仪式感固然重要,但是向谁宣誓呢?( 初中小学,禁止营利性民校 11月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对于已经开办的义务教育营利民办学校,修改后的法律规定了过渡期和过渡办法。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完善的规定,应该给差评!没有民办介入之前,义务教育没有好到哪里去;有了营利民办之后,义务教育也没坏到哪里去!部分立法专家对民办介入义务教育的“有罪推论”要不得。 教育部推动“多校划片” 2月下旬,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表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对于群众高度 3月7日,刘利民副部长说了实话:多校划片政策让择校热点地区实现机会公平,这只是阶段性的补充措施,解决择校问题最终还要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所学校。 我一直强调这个观点,如果优质资源总量不够,无论你怎么划来划去,都不能变魔术变出好学校来。划片,管的是学生这一头,并没有管好学校提升那一头。不看好这项政策。 “打破教师铁饭碗”全面推行 年起,国家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这意味着试点了五年的“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进入实施阶段,中小学教师铁饭碗将被打破。 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在教师出口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近年来,成都、江苏、安徽等地纷纷颁布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然而,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退出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我的看法不是冲着饭碗不饭碗,只要能治好“教师倦怠”就是大大的成功。饭碗的问题无所谓了,不是很多人都要去世界看看么? 全国中考改革方案出台 教育部9月20日披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之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简称中考改革)。 首次提出“体育必考”的要求,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成为选考科目。这是本次中考改革的最大亮点。 要求各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备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制订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综合改革试点从年之后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 体育进入中考,必须点赞。但是考评综合素养,农村孩子吃亏怎么办? 中国课改遭遇强烈阻击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在质疑声中行进了两年多,最终以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伦辞职结束。涿鹿县7月5日发布消息称,充分尊重民意,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停止全县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11月18日,课改标志性人物李炳亭在北京海淀区受审,导致他创办的中国名校共同体被舆论聚焦审视,杜郎口中学、成都武侯实验学校、昌乐二中、兖州一中、翔宇教育集团、胶州向阳小学等一大批加盟学校遭受质疑。 以上两大事件,竟引发了全国性的“反课改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中国课改遭遇重创。我呼吁:要将课改进行到底! 山寨版“部长建议”疯传 年两会后,网络疯传“教育部长十条建议”,内容包括:切实提高教师收入;建立教育效能及荣誉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教师职业保护法立法;明确班主任工作量并建立专业荣誉制度;完善高考制度;建立各学段评估机制;推行中考高考阅卷者资格考试制度;规范校内外补课行为;缩短基础教育年限;拓宽教育课题和科研实践途径…… 我的观点:虽然这是一个山寨版的部长建议,但恰恰反映了一线教师的心声,因而不管是不是教育部长的建议,点赞者依然蜂拥而至,转发者前赴后继,形成了特有的教师民意“晴雨表”。这篇山寨版的部长 全国进行校园欺凌治理 5月10日教育部发布消息,要求各中小学校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早在4月就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第一阶段是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是9月~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 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今后将通过日常监督、地方自查、实地督导三种方式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下一步,还将督促并指导各地参照《办法》制定本地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具体实施方案。 我很揪心,从现状看,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政策一个接着一个,效果依然不理想。受伤的孩子,受伤的校园,面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显得无所适从。当排列本年度影响力事件第二位。 教师被纪检频繁通报 教师节前夕的9月9日,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24名教师在周五放假后AA制聚餐,被屯留县纪委登报示众,通报批评。引发社会各界广泛 迫于舆论压力,14日长治市纪委介入调查。10月17日上午,长治市纪委发布通报称,屯留县纪委在处理依据和处理方式上存在不妥,故撤销此前处理决定。 无独有偶,10月21日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通报四名小学老师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热议。 10月26日上午,宁化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没有严格区分对公职人员的倡导性要求与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不同,部分要求过于生硬,通报方式不妥。经研究,撤销对买菜教师等公职人员的通报。
我认为更应该挖出通报背后的大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