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方丨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抗

受前期持续强降雨的影响,7月以来,我省繁昌县境内长江、漳河、黄浒河等河湖暴满、水位居高不下,万亩以上的圩区防汛形势相当严峻。7月13日,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冒着高温深入繁昌县防汛抗洪一线,就当地抗洪抢险、灾民安置以及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的情况进行采访调研,并亲切看望慰问正在防汛抗洪一线采访的本台记者。炎炎夏日,庄保斌一行来到位于长江边上的荻港镇庆大村大小圩,向基层干部和部队官兵了解防汛抗洪有关情况。经过几个昼夜不眠不休的奋战,水位终于控制住,他们虽然疲惫,却依然干劲十足。晒得黑白分明的皮肤,满身泥浆,豆大的汗水伴着扛起的一包包沙袋落在地上。在刚加固好的大堤上,庄保斌与战士们聊了起来,听说其中一位战士的家就在附近的峨山镇,因全身心投入防汛抗洪而没能回一趟家时,非常感动。“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把镜头多对准这些最可爱的人,大力宣传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庄保斌动情地说。

自入汛以来,安徽广播电视台就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派出精兵强将深入一线开展采访报道。因此,奋战在一线的除了抗洪战士们,还有本台的新闻记者们,灾情在哪里,记者们的脚步就跟随到哪里。大堤上,电视新闻中心记者郑志、潘奥,新闻综合广播记者雷明剑、李子建等人正在进行采访,庄保斌对记者们表示了慰问,提醒他们在采访中要注意安全,并表示记者们的报道有力地宣传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各地防汛抗洪救灾的动态进展,汇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目睹了党员干部、官兵群众坚守前线的动人画面后,庄保斌殷切嘱咐记者:“目前,防汛抗洪救灾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继续把镜头和话筒对准一线,及时发现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动人风采,采制出一批有温度、有情怀、有声势、有特色、有品质的精品新闻报道力作,为夺取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作出广电人应有的贡献。”截至7月12日,安徽广播电视台已派出广播电视记者多人次,播发各类稿件余条,在中央两台发稿余条。

◇安徽安庆市,近日最高气温已达到38℃,气象台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但在望江、宿松大堤抢险一线,安徽省武警总队官兵们依然在守堤护坝,挖掘导渗沟。有人胳膊被晒黑了一圈,有的还起了热疹。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吴赟段宗进

前天,我们一行人赶往安庆市望江县采访完成了这一阶段防汛抢险任务的解放军战士,当地为他们组织了送别活动。任务紧急,一路颠簸直到夜里十一点才赶到目的地,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后,我们的采访任务开始了。

高温闷热的天气,现场拥挤的人流,让现场的解放军战士和送别的居民全都汗流浃背,同行的安庆台记者产生了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我们也倍感不适,在烈日下扛着30多斤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热浪一阵阵的侵袭下险些晕倒。好在周围的同伴及时送上了防暑的药水,那一刻真心觉得,这是我这辈子喝过最给力最难忘的饮料,没有之一!接下来我们又争分夺秒转战安庆市,继续在酷热中对迎江区送别解放军的活动进行报道

今天,我们继续顶着烈日,对当地的灾后防疫工作进行现场采访。位于迎江区的绿阳禽蛋公司在这次洪涝灾害中,蛋鸡存栏量减少了一半,来自省里的专家为这里进行卫生防疫和恢复生产的现场指导。

在防汛报道的这段时间,我们见到了扛砂袋磨破衣领的九零后新兵,开着“私家车”不用招手就停的老乡,热心带我们徒步找现场的警察叔叔,在水里抢险十个小时的汉子,手臂晒伤每个画面都舍不得删的摄像大师,虽然辛苦,但是值了!不忘初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刘飞聂宗权

暴雨!特大暴雨!持续暴雨!安徽省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各地河湖圩堤超保证水位!灾情严重!赶赴灾区的除了抢险救援力量,还有新闻人,媒体记者。在采访的一路上,我遇到了许许多多温暖人心的人物和故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们送饭来了!”。在安庆市宜秀区,当地团委组织了七家农家乐亮出绝活,拿出“招牌菜”,犒劳抗洪一线的将士。在安庆市大观区,女子洗衣队每天早晚都会准时准点出现在部队的抗洪驻地,给“最可爱的人”洗衣保洁。她们说:“98年就是这支部队来我们这里抗洪抢险,18年的今天,又是他们来保护我们的家园,能为战士们洗洗衣服,我们心里感觉很欣慰。”而在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安置点,一阵阵悠扬的琴声,清脆的歌声传来,要不是墙上所贴的“安置点告示”,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志愿者送来了生活用品,医生们在防疫消毒杀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温习功课,厨房里冒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所有这一切,让我们觉得这里俨然成了一个温馨的家。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中心小学一间特殊的宿舍里,医生正在给准妈妈蒋普查听胎心、量血压,说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正值“非典”,第二个宝宝即将出生,又遇到洪水,但她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医生的贴心服务和安置点周到细致的安排,让她觉得这里比家里还安全。我们采访后的第三天,蒋普查生下了一个6斤6两的胖小子,让我们看到了新生命的蓬勃不息,感受到了守望相助的温暖。还有,面对滔滔洪水,共产党员方世根带头朝自家的农场扒开了缺口,一瞬间,亩农场化为汪洋一片。老方的大义举动虽然冲走了他十几年的心血,但保住安庆石化4根2.8公里的石油管道的安全,长江水因此才没有被污染。在螺山大联圩,为保住村里的亩农田和鱼塘,57岁的老支书张宾带领乡亲们连续奋战了八天八夜,而他自家的亩鱼塘却被洪水冲走,双眼布满血丝的张宾说:“我对不住家人,但我对得起群众。”在长江安广江堤宜秀区防守段,每隔1公里就可以看到写满签名的宣传栏,宣传栏上的名字是每个责任段护堤党员的亲笔签名,“我的堤段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这不仅是共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的体现,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在抗洪抢险的一线,不论是暴雨中,还是烈日下,不管是长江防线,还是内湖圩区,透过奔跑的脚步,匆忙的身影,你会发现一股力量无比强大,一种精神坚不可摧,一种情谊鱼水情深,一份份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些,共同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因为历史罕见的洪水,因为抗洪防汛的日子,注定终生难忘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郑志潘奥

我参加抗洪抢险报道任务已经持续了近20天,时间之长、任务之重,都是我以前没有经历过的。这样的大事,对于我们新闻记者来说,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深入基层生动实践。在繁昌县荻港镇的一个除险现场,70岁的老党员夏汪洋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水手队’,执行水下摸排和打桩任务。采访他的时候,老人家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人家都能来支援我家乡,我作为村里人怎么能闲着,不尽一份力呢?在我采访过的多个地方,像夏汪洋这样的人随处可见。在芜湖市长江大堤上,一对夫妻分片把守大堤,虽然相隔只有几公里,但是两人已经十几天没有见面,也没有时间回家照顾他们的几岁的儿子,他们吃住在大堤,共同守护共同的家园。为了捕捉到各地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生动的故事,我们分不同的题材,去感受在这场战役中人们付出的努力。在芜湖县镜湖区,记者看到,当地受灾群众被转移到宽敞明亮的安置点,他们大多数是老人孩子。通过采访我得知,年轻人白天都去一线参加抗洪救灾,只有晚上才会来这里休息下。除了广大村民,解放军官兵更是奋不顾身,在无为县西二十四圩一线,官兵们在泥泞的大堤上来回装运沙袋,身上的泥巴、汗水混合着雨水,让我打心眼里佩服这群最可爱的人!在舒城县桃溪镇,当地农业技术专家冒着37度高温,指导农民补种上千亩水稻,记者在采访中险些中暑,何况他们在田间地头已经忙碌了几个小时在岳西县五河镇百步村,得知大水冲毁了村里的桥梁道路,需要资金重建,我忍不住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元现金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朱明辉孙景超

进入七月中旬,抗洪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降雨虽然减少,但洪水退去的速度却跟不上节奏。我从抗洪一线回来修整了两天,又整装重新出发。除险加固,灾后重建,卫生防疫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这一次,我们将镜头里对准奋战在一线最可爱的人,寻找抗洪温暖故事。7月14号,我们来到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的升金湖防洪大堤上,当时这里的水位已经达到17.3米,超过保证水位有十几天的时间了,当天刚刚下过一场暴雨,水位仍然在上涨,已经很接近防洪大堤的高度。险情不断的大堤上,武警池州支队四中队中队长吴磊磊带领50多名武警官兵日夜值守在大堤上,看到他们疲惫的身影,我知道,正是千千万万这样不怕辛劳,不怕牺牲的子弟兵,武警战士,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奋战在一线,在洪水来了的时候,大江小河的堤坝才得以保住,群众的生命财产才得以安全。吴磊磊在大堤上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现在水势仍然在上涨,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水涨一尺,我们的大堤就加高一尺,我们一定要保障身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是这样的声音,支撑起了抗击洪魔的精神脊梁。在当涂县大垅乡的南北圩洪水刚刚退去的稻田里,一支由当地党员公安干警组成的突击队正在帮助村民清沟沥水,拔除被洪水毁坏的秧苗。人群中,我发现了一位民警很吃力,打听后了解到,他叫曹维超,是当涂县公安局塘南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也是一名刚刚入党才两年的党员。6月30号进入汛期后,刚刚做过开颅手术还处在恢复期的曹维超,就主动请缨来到抗洪一线,一坚守就是十几天。由于身体还处在恢复期,顶着烈日和现场高达35度的气温,曹维超咬牙坚持着。当我们把话筒对准他的时候,他的回答很质朴,“我作为一名民警,作为一名党员,人民群众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冲在前面”

不论是镜头里,还是镜头外,像这样的感人故事和话语还有很多很多。这段时间,抗洪又遇高温,户外近40度的炙烤,每天都是全身湿透,是这一个个平凡又质朴人物的力量,支持我坚持了下来。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刘雪瑶张锡强

安庆市岳西县地处大别山区,许多村民都是住在山上,而洪灾中最令人猝不及防的要数山洪泥石流了。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划过的地方则都是水毁山路和被掩埋的房屋。我刚到岳西就听说当地一个村子在大雨中几乎“全军覆没”,唯独一座半山腰的房子受影响小,当地村民组唯一的一位老党员在大雨倾盆时挨家挨户地将村民转移到这座房子里,这才保住了村民组里二十多条老少的性命。采访中,我看到二十多个村民在这个临时安置点里共同做饭共同生活,有老有少,大家互相照顾互相帮扶十分温馨。一位大姐激动地对我们说,我们住在这里有说有笑,就不会害怕了。有位小姑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幸好当时那位党员叔叔来我家把我和奶奶弟弟叫出来,我们一出来房子就塌了。采访当晚,其实天气情况并不好,暴雨随时都有可能下下来,我们上山的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上也看到了很多被泥石流冲毁的道路和房屋,这意味着我们很有可能也会被困在山上。但当我看到这二十多口人组建的新家庭时,我对山洪的恐惧也消失了。山里人朴实的笑容,让我在这场洪灾当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

在采访中,我见到最多的就是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无论在哪,只要有险情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日夜奋战坚守堤坝,累了就在堤坝上睡,饿了就在堤坝上吃,这一幕幕不仅感动了记者,也感动了当地的百姓们,在采访他们的时候,经常看到误入画面的当地村民,有的是来送玉米,有的是来送西瓜。每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也会被感动。这是人们真实流露出来的感恩之情,这也是大家保卫家园的共同决心。

顶着烈日,他们依然奋战在一线……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11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