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宫礼,大学时做过诗人,毕业后成为媒体人和作家。曾长期从事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多次被评为“读者最喜爱的记者”等称号。曾任《新安晚报》首席记者、部门主任、安徽网副总编辑,获得赵超构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都市报新闻奖、安徽新闻奖等国家级省级特等、一、二、三等奖余项。多次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表彰。入选安徽省“六个一批”双百拔尖人才。

先后当选安徽省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火炬手培训师,安徽省红十字志愿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红十字媒体工作队队长,安徽演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卫生记者协会常务理事,安徽辞书协会副秘书长。

按时下一般人的理解,理工男缺浪漫。因为缺少这一血液,自然就难酿成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山无梭江水为竭这样的故事,更是不敢奢望。

清华园里多理工。但那里的爱情故事,却不少。有的,甚至被文艺青年们奉为经典、捧为圭皋顶礼膜拜。

流传最广的爱情故事,当属金岳霖、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情史了。

金岳霖是通过徐志摩认识林徽因夫妇的--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故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只顺便说一句,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证人是金岳霖,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婚伴郎也是金岳霖。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林徽因、梁思成二人青梅竹马,感情极深。但在“太太的客厅”里待久了,金岳霖陷入了林徽因的微笑里,不能自拔。他虽爱慕林徽因,却无法牵手。

而林徽因呢,对金岳霖也是爱的。

她曾对丈夫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自己的丈夫如此坦诚(如此傲娇),真是让人瞠目。

而梁思成呢,也是个神一样的男人,苦思一夜,竟告诉林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祝他们永远幸福――他对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真的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找金岳霖倾诉。金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就这样,金岳霖终身未娶,与梁、林夫妇“择林而居”数年,或是前后院,或是正偏房,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三个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甚至林徽因死后多年的一天,金岳霖大宴好友,众人大惑不解。他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这个故事太美了,不敢看。

金岳霖简直比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还要苦。王宝钏守了十八年,守的是夫君的归来,还有一个盼头。金岳霖呢?守了几十年,守的是一个明知没有结果的结果。

再者,王宝钏的薛平贵远在千里,心上人只在思念中,思念比现实美。而金岳霖的心上人就在眼皮子底下,天天和另外一个男人耳鬓厮磨。

现实比思念残酷。

近年来的文人雅士,翻来覆去地拿这几个人说事,把几个人顶在头上三尺处膜拜。有人评价道:徐志摩用他最浪漫的诗人情怀,教会林徽因什么是爱;梁思成用最坚定的肩膀,告诉她什么是家庭的温暖与责任;金岳霖则是用自身告诉林徽因,什么是忠贞不渝的单恋。称“金岳霖这样一生只钟情于一个女子的男人,堪称是绝世完美的爱情典范。”

选择因爱终身不娶的男人不多。我还正疑惑着金岳霖何以如此坚贞时,又听到了一个几乎相同的版本:清华元老、一代经济学宗师陈岱孙,因为心仪的女子成了“周师母”,便终身未娶,和周家成了一辈子的好友。云云。

真的要这么美才行吗?

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认真了,就会发现,那些凄美的、金石般的坚贞爱情,如被一层宣纸画儿盖着的真相。宣纸画儿,漂亮是漂亮,是美。一旦戳破了,或被时光的水都洇透了,里面盖着是什么,自然就明白了。

还是来看看金、梁、林的故事。

与现在流行的各类鸡汤版本不同--在那个年代,金岳霖几乎是同时代人中大家公认的放浪形骸,梁思成曾用“veryBohemianindeed”(确实非常放荡不羁)来形容他。

金岳霖虽然终身未婚,但与一位美国女同学LilianTaylor长期同居。

在美国留学时,金岳霖结识了LilianTaylor。后来回国时,Lilian也随他来到了国。金岳霖在清华执教时没有住校,而是在北京城里和Lilian同居。曾一度,赵元任、杨步伟夫妇甚至怀疑Lilian有孕在身。

这在同时代的徐志摩、吴宓、杨步伟、陈公蕙等人的日记、书信、著作中都有描述。国学大师吴宓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如情感浓厚,即仿金岳霖与LilianTaylor式而同居。”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也提到两人“同居生女而不婚”。

至于这段中西合璧的佳话为何没能延续,有人推测,有可能是金岳霖后来认识了林徽因,“移情别恋”伤了美国女友的心。

再后来,民盟组织在京中央委员学习,学习期间,金岳霖结识了同组的著名女记者浦熙修,两人陷入爱河,甚至都准备结婚了。

著名政治活动家李文宜在《回忆金岳霖同志生活佚事》中透露,浦熙修是彭德怀的妻姐,而当时彭德怀正受到冲击。这个突如其来的政治变故,让金岳霖懵了。李文宜劝金岳霖“再考虑一下”。不久,浦熙修身患重症。金岳霖身体也不好,止步于婚姻的围城之外。

回品此事,我推测,可能我们看过的水性杨花的男人太多了,听过的见异思迁的故事太多了。而普罗大众对从一而终的“唯美爱情”,是咬着牙地向往。自己没法得到的,便从前人那里塑一个标本,供在心里。所以,大家太需要金岳霖这样的真男人的金石品质。于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成了一个文学上的英俊潇洒、终身不娶、终身不渝的“金岳霖”。

其实,用不着这样凄美。

金先生的一生,无论拉出哪一段,都够后人景仰的啊。

他16岁时考入清华学堂,20岁不到官费美国。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年,金岳霖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担任系主任。当时他只有32岁。

金岳霖授课时,常把学生也看作学者,以学者对学者的态度研究问题。他讲课时“不带书本,不带讲稿,走进课堂只带一支粉笔,这支粉笔并不使用,经常一堂课下来一个字也不写。”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只凭三本著作,金岳霖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同为哲学家的张申府如此评价。

“他是中国真正懂得近代逻辑的第一人,也是使得逻辑和认识论在中国真正发达起来的第一人。”这是冯友兰对金岳霖的评价。

冯友兰回忆道:“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的风度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雅人深致’、‘晋人风流’的具体表现。金先生是嵇康风度在现代的影子。”

年之后,金岳霖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等职。

年,他在遗嘱中说道:“请不要开追悼会,骨灰请让清风吹走。”

赞赏

人赞赏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126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