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年,对于复旦大学前任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教授来说,生活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 曾经,他是追着未来向前“跑”的材料科学家;但是在过去两年中,他却常常“回溯”历史——他的大量时间都耗在古籍上,致力于为中华古籍保护和修复寻找科学的方法。 要找到杨玉良在复旦大学光华楼的办公室并不难。熟悉他的人说,只要找那个樟木香味最浓的楼层,一定就能够找到他。 已经成立两年的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现在已经聚集了一批各个学科的学者,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古文字学、博物馆学等——在古籍保护和修复的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过那么多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 “我国现存5千万本古籍,其中有万本等待修复,全国有位古籍修复人才,但是古籍修复和文化传承需要的,不仅仅是修复的手艺人,或者是古文字研究的学者。” 杨玉良说:“现在到了我花点时间做点有用又有趣的事了。” “纸寿千年,绢八百”,意味着一串未破解的科学问题 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杨玉良可说是“明星校长”,曾经被评为最具魅力的大学校长,也是颇具争议的校长。他的每一次公开讲话,都会引起公众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