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安徽题材曾两上中国现代金银币,分别是年8月8日发行的黄山金银纪念币(3枚金币5枚银币)、年4月28日发行的九华山金银纪念币(3枚金币2枚银币),黄梅戏金银纪念币是安徽题材第三次荣登国家名片。这是安徽人的自豪,更是安庆人自豪。

  戏曲选题不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金银币上露脸,前期发行有“中国京剧艺术”(前后4组,共4枚金币20枚银币)和“京剧脸谱”(前后3组,共4枚金币7枚银币)两大专题,从题材性质上分类,两者与黄梅戏金银纪念币一样,都属于“中国戏曲艺术”系列。而“中国京剧艺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京剧脸谱”,追根溯源,又绕不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

  清乾隆五十五年(),年仅16岁的安庆人高朗亭,随“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略带安庆腔的徽调,感染了80高龄的乾隆帝,也感染了挑剔出名的八旗子弟。其中高朗亭唱腔甜润,身段柔美,表演惟妙惟肖,使人“忘其为假妇人”,三庆班因此成为京城最受欢迎的戏班之一。“善南北曲,兼工小调”的安庆艺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海纳百川,广泛吸取南北戏剧营养,在丰富了徽调唱腔同时,也为京剧孕育发展进行了厚实铺垫,从而赢得“二黄之耆宿”美称。道光七年(),高朗亭主持在京安庆藉艺人共同捐资,在崇文门外修建安庆义园,为安庆艺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立起大碑。

  清道光二十五年(),程长庚继任三庆班班主后又大胆变革,冶徽调、汉调和昆腔多种声腔为一炉,创造性地完善徽调为近代中国最具传统文化意义的代表性剧种。“融合京秦,归纳徽汉,遂成为京二黄调。百数十年来,遂以声倾天下,至今不缀。”程长庚也因此在京都梨园公会“精忠会”会首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十余年。此外,程长庚建立的历史上最早的京剧科班“三庆大下处”,培养出了陈德霖、钱金福等大批著名演员,为京剧广为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清光绪六年()程长庚辞世,其得意弟子,“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安庆艺人杨月楼继任三庆班主。而善演“水浒”和猴戏,有“生石秀”、“活武二”之称,四喜班当家武生安庆藉艺人杨隆寿,四个女儿都嫁给梨园名门,其中长女嫁给梅竹芬,梅竹芬的儿子,也就是杨隆寿的外孙梅兰芳,则在二十世纪中期,又成为技压群芳的一代京剧大师。

  安庆当之无愧为中国近代戏曲之源,中国现代金银币戏曲系列以黄梅戏金银纪念币开篇,则是从国家金银名片角度,准确而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定义。

(安庆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陶治政资料提供,特别致谢!安庆相关图片提供:邬旻、吴志和、何成结等,感谢!)

转自:安庆老城闲人









































中医白癜风医院
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69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