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资导报

刚刚过去的年秋天,对中国的氮肥行业来说,是一个最寒冷的秋天:产品价格跌到历史最低点,亏损上升到历史最高点,开工率低迷,关门停产的企业一天天增加。时至年最后两个月,氮肥主要产品尿素价格终于上涨了,但企业面临的是煤价涨得更快。天然气完全市场化,早些时候已经退出生产的企业几乎不可能再运转起来了。同时,还应该说,年是氮肥产业去产能效果最为明显的一年,但也是产能仍然过剩、去产能压力仍然很大的一年,一些新的产能仍在建设,在期待着明年的投产。各种矛盾在年的氮肥行业里纠结、碰撞着。同时,新的生机也在年萌发、显现。既然冬天已至,春天必然不远。

全行业亏损

年,对中国的氮肥行业来说,压力山大。

氮肥,这个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发展起来的化肥行业,曾经以小氮肥遍地开花为中国的农业发展、粮食丰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光倒流40年,农村里一吨氨水、一袋碳铵都希罕得很,没有公社、生产大队几层介绍信根本就买不到。尿素更是精之又精的氮肥舶来品,当年除了那些名声在外的高产典型,一般村子很难用上日本尿素。有这种幸运机会的人都很以为自豪。所以尿素用完,口袋仍然舍不得扔掉,做成式样独特的夏季服装,招摇过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尿素产业从小到大,特别是近20年来大中型尿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建。到年,中国基本停止了尿素进口,到年,中国又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各类化肥总出口量超过万吨,其中尿素出口达.80万吨。

可是,近年来一方面尿素产能趋于饱和,一方面资源地区的大型生产装置不断开工兴建,产能过剩愈发严重。在国务院审定同意并于今年8月3日颁布实施的《关于石化行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中,“严格控制尿素产能”被醒目地列为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任务之首。

产能的过剩,直接反映到市场的供求关系上,直接影响就是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行业整体效益下降、亏损不断增加。今年11月中旬,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海口召开六届四次理事会。会上,顾宗勤理事长面对到会的代表们感慨地说,今天凡是能够来参加会议的,应该算是今年还很不错的。那些停产的、关门的,已经没有精力来这里开会了。

从此次六届四次理事会上披露出的数据,也能看出当下氮肥产业的压力,正所谓一叶知秋: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1~9月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亿元,同比降低了14.5%;行业继续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同比增加,全行业利润总额为亏损84.7亿元,同比增加了.3%。全行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加,今年1~9月氮肥企业的参加统计企业共家,其中有家企业亏损,同比增加了15家,亏损面为51.2%。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1亿元,同比增加亏损42.9亿元。

“年行业亏损56.6亿元,去年是30多亿元,今年前10个月已经达到80多亿元。今年是氮肥行业最为困难的一年。”顾宗勤理事长说。

关停企业骤增

亏损是如此,而年的企业更是让氮肥行业谈虎色变:年以来,已经明确退出的装置产能,停产半年以上的装置产能和停产半年以内但今后恢复生产可能性较小的装置产能,涉及82家企业的.6万吨合成氨。其中年以来,4家企业主动退出合成按产能86万吨,78家企业因为经营困难或者安全环保因素被迫停产或退出产能.6万吨。

在这些停产退出的产能中,停产退出原因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液氨加工产品市场价格低迷,企业亏损严重被迫退出;二是因为安全卫生原因被有关部门要求强制退出;三是原料或者产品结构调整主动退出。综合而言,年以来,停产或退出的企业主要是以无烟块煤(型煤)为原料的固定层间歇气化合成氨和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企业。

根据氮肥工业协会的调查,目前投产运行的合成氨生产企业数量以煤头企业为主,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三强(75.5%),其中无烟块煤(型煤)固定层间歇气化合成氨产能占总产能的40.3%,新型煤气化合成氨产能占总产能的35.2%(三分之一强),天然气合成氨产能占总产能的五分之一左右(21.1%)。

全国有家采用无烟块煤(型煤)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合成氨产能达到万吨/年,其中山西、山东、湖北、河南、河北5省合计产能占无烟块煤(型煤)固定层间歇气化合成氨总产能的近70%。另外,62家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20个省,这些企业的产能达到万吨/年,其中内蒙古、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五省的新型煤气化合成氨产能占全国新型煤气化合成氨总产能的51.7%。而另一方面,全国47家天然气合成氨生产企业分布在13个省,合成氨产能达到万吨,四川、新疆、内蒙古、重庆四地的合计天然气合成氨的产能占全国的67.6%。

年以来,停产或退出的固定层间歇煤气化合成氨产能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湖南等省,停产或退出的企业数占此种工艺停产或退出企业数量的69.7%,产能的75.2%。同时,全国39.8%的天然气合成氨产能处于停产或将被迫退出状态,年以来,已经明确退出的装置产能、停产半年以上的装置产能和停产半年以内但今后恢复生产可能性较小的装置产能共计15家企业.1万吨,占天然气合成氨企业数的24%、产能的10%。

与其说是氮肥行业的亏损之年,不如说是产业的调整之年。亏损的打击之下,能够坚持的企业还在顽强坚持生产着,不能坚持的大概也开不起来了。优胜劣汰,年秋天氮肥产业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残酷的运作之下,无奈而大幅度地进行着结构调整。

“去政策”之年

年,与去产能同步而来的是化肥行业的“去政策”,是氮肥行业走出政策怀抱的重要一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发布的《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逐步取消化肥电价优惠,化肥生产用电执行相同用电类别的工商业用电价格,年4月20日起全部取消电价优惠。而年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明确自11月10日起,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化肥用气价格全面放开后,除少数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气外,80%以上非居民用气价格由市场主导。其中,50%左右实现完全市场化,30%左右由企业在框架范围内协商确定。”

化肥行业告别了优惠电价格、优惠天然气价格、优惠铁路运输价格,同时,公路运输价格也在严厉的查超行动中。

从化肥工业走上中国工业舞台开始,就一直备受国家政策的呵护。这也可以理解,在一个“一穷二白”、化肥工业几乎为零的国家,百姓吃饭是头等大事,肥料生产也同样是头等大事,没有化肥,就没有这些年的农业连年丰收和国家安定祥和。所以就有了延续多年的化肥优惠用电价格、化肥优惠天然气价格、化肥优惠运输价格等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化肥生产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从产品严重匮乏到产能严重过剩,经济环境必须去适应新的形势。年,优惠政策没有了,以往的成本环境彻底改变,一些企业确实因此跌入了低谷。据说,仅4月份电价优惠的取消,就让一些企业尿素吨成本上升百元以上。

按照今年9月中外化肥企业CEO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寿生会长的报告,年天然气气价、电价和运输价格相比年分别上升了56%、42%和65%。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也表示,年协会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奔赴于国家各管理部门之间,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但是,在环保、去产能、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护等前提下,政策保护的回归基本已经无望,氮肥行业不得已彻底走出了政策庇护。

春天还会远吗?

年对氮肥行业来说,确实寒透肌骨,但寒风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成本上升、价格下降的现实面前,企业用尽最后的“洪荒之力”去拼,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的企业存活了下来。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运作之下,氮肥行业多年努力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煤为原料的产能比重进一步提高,西部煤资源地产能进一步增加,大型装置替代中小型装置,更重要的是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产能唱了主角。

尽管年氮肥的经营环境恶劣,但行业中仍然存在一批自信而沉稳的佼佼者,他们不但在年最寒冷的秋天里应对了困境,而且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仍然在赢利。

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谈福元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尿素的价格大跌使灵谷的减利超过7亿元,但是年企业仍然能够创造出2.5亿元左右的利润。灵谷多名员工,全年可生产万吨合成氨、万吨尿素,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万元,人均向国家交20万元税收、创造20万元利润。

据介绍,年,灵谷公司出口尿素达90多万吨,而且全部出口到条件苛刻的美国市场。谈福元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企业,关键的问题是发展方式的问题,发展方式的关键问题是科技创新问题。产能过剩其实是低水平产能过剩,高水平产能并不过剩。”对于“去政策”的挑战,谈福元回答得更干脆:“一个企业总靠政策来支持就永远也长不大,一个产业要兴旺就一定要让它进入市场。”

在年这样的年头,我们在为一些老的氮肥企业难以为继而惋惜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一批拥有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的企业脱颖而出。虽然我们在年看到更多的是氮肥企业的萧条和冷落,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困境迫使氮肥企业更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真思考着今后的发展方略。

“行业发展不一定是在‘大’上作文章,而要在‘强’上作文章,在提高效益上做文章,在提高发展质量上作文章。”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共识。从化肥大国走向化肥强国的口号,也许在经历了这一轮残酷淘汰后,逐渐变成现实。

秋去冬来,而冬天里就蕴藏着下一个春天。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科白疯癫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95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