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徽的发展,可以说是动能足、韧性强、潜力大。虽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全省经济保持着稳中向好的态势。前面我已经讲了一些大的情况,这里我再说两个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指标:到今年3月,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6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人民币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6个月保持14%以上的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年5月16日,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经济的规模,是一个地方的底气。经济强,底气就足。反之,就会“气短”。 摊开安徽的“经济卷面”,追踪经济曲线走势,逐年筑高的数据格外醒目。十年前,安徽也曾“气短”,经济总量为1.9万亿元,位居中游。而今,这一数据跳跃至4.7万亿元,总量靠前,“经济大厦”越筑越高。 “三连跳”!十年的安徽经济答卷,分量足、沉甸甸。然而,于一地而言,“万亿级”的台阶格外难爬,不仅需要量的厚积,更需要质的“裂变”。经济发展连跨新台阶,能量来自哪?动能从何而来?安徽又身怀怎样的“绝技”,令人好奇。 走近她、靠近她、深度观察她,才能“懂”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安徽发展全方位把脉定向。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关键靠创新。 安徽牢记嘱托,用“新”谋发展,跑出“加速度”。 强中自有强中“首”。安徽经济变强,走上“新”路的制造业首屈一指。到今年3月份,全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6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什么概念?今年一季度,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长9.9%。数据作比,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安徽制造业向新发展,向高突破的动能之强,可见一斑。 经济的竞速,自有千万条赛道,而最有看头的还是“三驾马车”的比拼。 除了投资高位运行,性格开放的安徽在外贸场域自然也有“过人之处”。新能源汽车畅销海外,含“智”量高的“安徽智造”漂洋出海,外贸规模去年突破亿元,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消费热度不减,徽派美食、特色文旅、“国潮”新风、黄山IP,安徽擦亮“徽风皖韵”招牌,引领文旅潮流,吸引“客从八方来”,点燃消费强引擎。 “出风头”,拼出“存在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沉默”的安徽,如今凭“实力”达到经济总量靠前。 安徽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就要“高调”起来,关键赛道当仁不让,关键时机“弯道超车”。 安徽经济强,归根结底在产业密。密织产业,安徽只使出了“两手”——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 最是细节里读懂安徽。省委书记韩俊曾谈到,“农业也是高科技产业”。把人们眼中“最土”的产业能够当成高科技来培育,安徽兴业的远见卓识决定了如今经济之“高”。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向“新”而进,强筋壮骨。而今,主业持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投资高位运行,“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越来越多,突破万户的经营主体撑起了安徽经济的“一片天”。 动能足、韧性强、潜力大,安徽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新发展阶段,我国一定会有新的经济板块隆起,在这个新隆起的板块中,一定会有安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mt/153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