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星期一年12月 国务院明确支持: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变化 产业发展:“区域龙头”→“全国领先” 城市功能:“区域中心”→“全国中心” 改革开放:“区域示范”→“全国示范” 自主创新:“全国优势”→“国际竞争” 武汉的城市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意味着 国家对武汉发展的肯定和未来的政策倾斜 意味着 今后武汉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 武汉登上了中国城市的塔尖 搭上了高速列车 各项发展站上了新支点 给我这个新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国家中心城市 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武汉获得“国家中心城市”新支点 归功于新理念新价值观的示范效应 首创“城市合伙人计划” 中国创新看光谷渐成全国之共识 人才是战略实施的根本,武汉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并将其放在产业兴市的首位,不仅依托武汉这座“大学之城”的优势,也将全国乃至全球的精英人才挥入囊中。武汉首创“城市合伙人计划”,以最优的政策、服务、激励机制引来全球顶尖创新人才。 12月15日,在首批60名“城市合伙人”认定8个多月后,第二批56名武汉“城市合伙人”开始与武汉这座城市携手踏上共担风险、共历艰辛、共享成功、共创未来的征程。 武汉这座城市,以平等合伙的理念,给予人才最尊荣的礼遇;各方精英人才,则以城市主人的姿态,深刻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 链接:助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再邀一批城市合伙人共创辉煌! 12月15号,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武汉方案”出炉,武汉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围绕人才管理、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新部署20项改革举措、50项重点工作,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武汉获得“国家中心城市”新支点 用实力说话水到渠成 成绩亮眼在众竞争者中突围成功 武汉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等“五大计划”,武汉产业发展能级由低变高,从“钢的城”迈向“光的城”、“硅的城”,在经济新常态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初步形成从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地球空间信息到移动终端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中法生态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等国家试点示范和重大项目落户 年,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8%. “新武汉造”抢眼央视新闻联播《中国制造》以武汉经验开篇连发三集 武汉迈入万亿俱乐部全国排名第8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难以忽略的成绩单 创新驱动发展,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中国制造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俱接纳武汉为先行者,把武汉的发展和建设推向国家战略层面。 武汉获得“国家中心城市”新支点 源于天生丽质的高颜值 武汉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高校数量及人才储备全国一。近年来,全国各地人才落户比例加大,武汉后劲十足 武汉地处“天元”之位,长江汉水穿城而过,交通物流优势以一带全局 高铁:到年,高铁网“十”字形辅射12个方向,高铁将达3万公里,武汉人可坐高铁去港澳 航空:12月17日,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万人次,国际及地区客流量连续4年保持中部第一。天河机场拥有飞往19个国家和地区的直达航线,数量位居中部第一。机场连通城铁、地铁,天河机场成为“中部门户枢纽”。 地铁:一年至少通一条飞速年,武汉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遍布大武汉各处的市民幸福指数陡增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天赋的生态资源,打造“宜居城市”,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保障 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的武汉 将变成什么样 武汉年城市总体规划显示: 武汉将建立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大都市区空间格局,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推动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形成功能互补、跨界协调的多中心大都市区格局。 武汉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中心、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中心、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中心。 规划路径上将强化“五大城市”建设: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城市,构建高效便捷的枢纽城市,塑造更富魅力的滨水文化名城,构建绿色的韧性城市,营建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与前几轮总体规划相比较,新一轮总体规划更加 主城要坚持提升功能、提升品质、提升设施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增强发展活力 新城要坚持生态优先、宜居宜业,积极吸纳人口和产业,增强新城区综合实力,打造新型生态城市和产城融合的新城。 未来还将重点推进特色小镇创新小镇建设,创建具有武汉特色的美丽乡村体系,打造城郊型的新型生态社区。 “大发展”更需要大保护。武汉将锁定水系保护蓝线,构建“江湖相济、生态连续、水流畅通、调度灵活”的水网体系;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蓄水防涝调理能力;严格保护水系生态环境,持续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建立全过程管控机制,全面恢复水生态系统。 未来,城市也将变得更“聪明”。武汉将构建现代高效信息网络,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并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武汉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现代智慧治理能力。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武汉规划成果多次名扬海外 武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此次新一轮科学、精准规划的胜利。 过去5年,是武汉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规划的作用不言而喻。武汉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不仅解决武汉自身发展难题,还走向世界,仅今年就有两项规划成果——获得世界认可。 中山大道规划获世界城市规划最高奖 东湖绿道成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 此前,在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武汉城市发展印记 明末清初汉口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 19世纪末武汉成为我国近现代工商业文明发祥地和工商业都会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20世纪80年代前武汉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六 上世纪90年代后武汉城市地位阶段性下降 21世纪以来武汉重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武汉1+8城市圈”获中央重视 年“中部崛起”10号文件,“武汉1+8城市圈”被列为中部四大城市圈之首,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圈内9城市达成共识,将依托武汉,积极参与推进城市圈的农业发展。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获总理支持 国家已明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等5个国家中心城市,东、南、西、北部都有了,按照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律,中部地区必然会出现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湖北武汉期间,明确表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被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确定武汉等8个地区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再次被推上引领中部直至全国的改革创新排头兵。 武汉是中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唯一城市 今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点名提到了武汉,并提出一项新决定:用两年时间,在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武汉是中部唯一入选城市!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国家批复 今年8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此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40颗公斤以上、颗公斤以下商用卫星制造能力,填补武汉星、箭产业空白。 中央明确武汉在长江经济带的引领作用 今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武汉作为超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引领作用。 武汉光谷列为湖北自贸试验区之一 今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湖北等7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今年11月,湖北省商务厅透露,《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已上报商务部,武汉的自贸区最终定在光谷! 武汉入选全国首批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城市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分别与广东省和广州市、湖北省和武汉市、河南省和郑州市三家地方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合作共建,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委、省、市三方联动,着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建设水平,共同推进若干重大枢纽项目建设实施。全国首批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城市共有6个,武汉等6城市入选。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审议通过 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通过“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和湖南六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 武汉成为“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 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复:同意武汉成为“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制造》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武汉布局。根据《武汉制造行动纲要》,10年时间武汉将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不回望不知道 这五年 年 武汉在全国乃至国际上 都太亮眼了 如今 定位已明确 支点已找好 武汉用自身的实力和颜值 稳稳做在了新杠杆的一端 它将如何省力地撬动全球 力量来自我们第一个人 齐心合力 为武汉这座我爱的城 使把力!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xw/133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