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60206/4769941.html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MJC)年开始招生,现有专职导师16人,校外实践导师17人。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现代传播理念,熟悉传媒文化产业规律,掌握信息传播理论,精通全媒体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信息传播人才。毕业生可在各类媒体、企业从事信息传播、营销推广、公关传播及产业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文化团体、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宣传、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一、专业方向设置 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MJC)设有:财经新闻实务、广告传播实务、国际传播实务三个方向。 1.财经新闻实务:本方向主要研究财经新闻基本理论、新媒体环境下经济信息传播理念和方法、财经新闻采写编评实务、媒介经营管理。 2.广告传播实务:本方向主要研究广告传播的基本理论,数字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全媒体品牌传播、数字广告产业发展趋势等。 3.国际传播实务:本方向主要研究国际传播理论、国际传播心理、国际传播发展态势、国际新闻编译,讲好中国故事、面向国际传播中国声音。 二、报考和录取人数 1.、年报考和录取人数 招生人数 第一志愿报考人数 调剂录取人数 级 15 9 11 级 28 30 15 2.年招生目录和计划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课程 联系人与联系电话 新闻与传播(全日制) ①财经新闻实务 ②广告传播实务 ③国际传播实务 28 (实际招生指标视报考人数确定)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二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广告学、国际传播 胡伟芳 - 三、学费与资助 1.学费:学制2年,学费元/年。 2.新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元,二等奖学金元,三等奖学金元。推荐免试研究生、“”、“”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一志愿考生享受二等学业奖学金,调剂考生享受三等学业奖学金。 3.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元,用于资助我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 4.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助研岗位考核合格后每人每月元,每学期按照5个月支付;助教、助管、辅导员助理岗位考核合格后每人每月元,每学期按照4个月支付。 5.研究生科研资助:我院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共15人)在学校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立项7项。 四、联合培养 1.校企合作:我院与安徽新媒体集团、安徽省广告协会两家单位签署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与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线教育项目“头条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公司签定“航拍影像教学协议”。系列校企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2.校校合作:我院与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框架合作协议,预计从年开始,每年选拔部分新闻与传播专硕二年级学生赴晓庄学院完成第二年学业,学校将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 五、导师队伍 校内专职导师 1.朱松林:教授、博士,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期刊发表CSSCI论文20篇,参编教材3部。现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媒体融合。 2.周平:教授、博士,在《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7部,主持、参与各类课题30余项。现从事语言经济学研究。 3.吴利琴:教授、硕士,先后在一类、二类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教育部、省规划办、省教育厅等课题多项。先后荣获省级、校级教研成果奖多项。主要研究领域:语言与媒体心理学、跨文化传播。 4.谷志忠:教授、博士,硕导,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AsianESPJournal审稿副编辑。研究领域:国际新闻传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发表C刊7篇,学报5篇及其它论文共计近20篇,主持、参与省级人文社科重点、校级重点等教学科研项目多项,专著(合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参译教材3部。 5.王怀平:教授、博士,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学者。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电影》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教育部、省规划办、省教育厅等课题多项。先后荣获省级、校级教研成果奖多项。主要研究领域:图像文化与品牌传播。 6.吴琼:副教授、博士,发表CSSCI论文9篇,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社科联科普项目1项。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要从事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 7.程军:副教授、博士,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研究论文20余篇。现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 8.张香萍;副教授、博士,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CSSCI论文4篇,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主要从事互联网语境下信息传播的变化及舆论引导研究。 9.陈静宇:副教授、硕士,中国传媒大学访问学者,发表《现代传播》《江汉论坛》《甘肃社会科学》《学术界》等中英文学术期刊20余篇,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参与省教育厅重点项目6项。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年被评选为安徽财经大学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新媒体传播、网络舆情、应用语言学。 10.潘慧琼:副教授、博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及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1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 11.陈虹:副教授、博士,承担省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领导圈定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新闻与传播话语分析、传播心理学。 12.储一鸣:副教授、博士,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他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排名2);参与编著教材2部;发表校定核心期刊论文2篇,校定一般期刊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13.常春梅:讲师、广告学博士,发表校定重点期刊论文1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篇、校定一般期刊论文3篇、独著2部、主编教材1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教学成果奖3项,教学效果奖若干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告与新媒体。 14.时晨:讲师,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现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以独立或第1作者身份发表CSSCI论文7篇。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类教学成果4项,现参与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与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告、品牌传播与新媒体。 15.王金玲:讲师、博士,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已结项。主持校级一般科研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主持校级重点教学项目1项,已结项;参与校级重点项目一项。发表校定一般期刊论文5篇,编写教材一部,译著一部,取得软件著作权2部,指导大学生互联网?比赛获省级三等奖。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多元文化、国家及区域形象、域外汉字、比较教育。 16.尤晓刚:副教授、硕士(博士在读),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部、厅级等各类项目14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获得省级专项比赛二等奖1次;指导学生获得省级比赛一、二等奖各1次。主要研究领域:认知传播学、新闻与传播话语分析、语言文化全球传播。 校外实践导师 1.李国兵:安徽省委宣传部“扫黄打非”办公室处长。 2.王学菊: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广告中心主任。 3.陈学桦: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焦作记者站站长。 4.魏武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5.孙涛: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任编辑。 6.王根喜:安徽新媒体集团总编辑、高级编辑。 7.方金友:安徽省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8.刘建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9.陈雪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0.吴洽兵:蚌埠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主任编辑。 11.王磊:《中国青年报》安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 12.潘洪涛:上海道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工程师。 13.高思杰: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高级记者。 14.洪敬谱:《中国消费者报》安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 15.包爱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 16.王永年:安徽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17.熊忠辉: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18.朱剑虹: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9.马缘园: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六、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1.专业课考试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