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每年网上都有取消教师编制的话题。相当一部分人是赞成取消编制,打破铁饭碗,让老师流动起来。也有人认为采用留不住优秀人才。厦门多个岗位因为没有编制无人报考,类似的全国都有不少。这里不讨论对错,每个地区情况不一样,实际感受天差地别。只说说当前教育现状,留给大家思考。 一直以来,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和本地区的人口与经济直接挂钩。中西部师生比相差大,发达地区不缺优秀老师和高层次人才。他们往往通过定向招聘补充,一般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或者研究生。这就导致编制的含金量分化严重,说白了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西部很大地区都属于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不行。有些民办学校出现25%的离职率,就连公立学校都会出现流失。在乡村这种很常见,突然之间班级群换了新老师,小学阶段换3个教师都很正常。他们有选调到城区,考回老家和辞职。18年前地方财政只能对基本工资进行保障。年贵州大方拖欠教师4.7亿元工资补贴,在中央介入后才全部发放到位。老师工资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基本工资由国家统一制定,彼此相差不大,但是后面两项才是收入的大头。 在县里从教十年,到手也就多点。富裕地区一进去起薪就是元以上。年国家将教师工资大幅提高。年贵阳市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达10.91万元,上了新闻头条。浙江的义乌市教师年终奖从年的每人元提高到年的元;永康市从年开始教师年终奖金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正是待遇的逐步提升,才让大学生一股脑去考教师资格证。10年间增加近66倍。去年上半年.3万人报考。 由于我们人口结构发生改变,新生儿数量下降。人口净流出地出现局部饱和,从各地公开招聘的人数就可以看出,编制所剩不多。很多岗位实行备案制。虽然待遇差不多,但没有干部身份。特岗教师成为最几年教师招聘的主力军。 大学毕业生想从事教师行业,但都不太乐意去没有编制的学校。他们往往通过“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项目,满足3-5年服务年限后直接获得编制。众所周知,特岗教师是中央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特设岗位。这一计划目的是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指标主要分配给河南、河北、广西、贵州等省份。河南是招聘最多的省份,已累计招聘特岗教师18万余人。 如今特岗教师编制也紧张。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7万名,去年下降至5.23万名。招考的条件也上调,基本上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师范类专业为主。只有小学部分岗位还保留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哪怕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岗位竞争也激烈。特岗教师待遇由中央保障,在当地属于一般。以安徽亳州的利辛县为例。去年1月工资发放人数是人,到年底人,变化很小。每人每月打卡工资(扣除医保和社保)在元上下。部分地区也会参照在编教师发放绩效,像贵州龙里县发放年终一次性绩效奖励元。 在80,90年代,相当一部分老师是由定向师范生补充,不需要考试。如今师范专科院校都陆续取消定向招聘计划,目前定向师范生基本上是部属和省属。由于编制的火热,导致高考师范定向生分数高出投档线一截。江西赣南师范大学文史类和理工类的定向师范生录取分数线均在分以上。其他省内高校也大体如此。 教师学历提升,带动教育质量。但这都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取消编制,毕业生就不会选择任教。他们宁愿在家复习考研、考编,也不回边缘地区当老师。事实上,当大家还在讨论要不要取消编制的时候,发达地区则在不断提升教师门槛。广州8成学校只招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执信中学38名录用的高校毕业生里面,有26名学生来自高校,9名学生是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实验中学引进10名北大博士研究生教师。 正是编制带来安全感,连着教师招聘培训市场火爆,从1万涨到3万元。这就是编制的魅力!对于重点中学,普通高校毕业生没有报名的机会。师资的不同导致教育质量极度不均衡,可以说是云泥之别。有些学校缺少英语,音乐,体育老师。而优质中学忙着开展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每年的奥林匹克竞赛基本上都是省内的顶尖中学包揽。取消编制对穷人么有一点好处。对中产和富人来说无非就是多点课外辅导费。 结语:取消编制,在当下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深度好文计划#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xx/150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