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城人民管

探究·观点

培塑先进城管文化建设现代化城管队伍

文/于其伟

文化是社会抽象代名词,它是意识形态的一种称呼。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社会单元,无处不在,只要有社会,就会有文化。如果我们把社会比做一部运转的机器,文化就是这部机器的动力,机器如何运转,取决于它的动力如何,社会发展需要有文化来指引,同样,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城管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有一种文化来引领。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工作越发显得重要。随着城管事业的发展,如何通过城管文化建设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当前城管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城管文化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管执法工作要有独特的文化氛围,要有健康、和谐的城管文化精神。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成立我国第一个城市管理执法机构,进行试点,随后北京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又在宣武区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城市管理执法试点队伍。此后,在全国陆续都相应地建立起城市管理的专门机构和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城管部门成立至今,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它肩负着城市管理、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重任,这些年来,虽然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但从这支队伍成份构成、自身素质方面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构建并培育城管文化无疑可以为这支队伍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的决议。提出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提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在中央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和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新形势背景下,作者结合从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多年的体验,尝试从城管文化建设的角度谈一谈城管人的执法素养培养问题,以便更好地完善和促进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

一、何谓城管文化

城管文化是城市管理部门在文化物质、文化环境和城市管理人员群体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具体由三个层面组成,即外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规范文化和内层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以实物形态显露于外,是城管部门为实现其职能而创造的物质文化的总和。规范文化是城管部门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和规范。精神文化是城管人员所具有的指导和支持他们行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观念形态。三者是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物质文化是基础,规范文化是途径,精神文化是基础,这三个层面对于城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管文化”的基本内涵

《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梁启超指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公共的业绩都叫做文化”。鲁迅认为:“久浮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辞海》中将文化界定为:“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参照这些定义,“城管文化”应包括“正德、利用、厚生”的价值,是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共业”,并经“久浴”而构成现代“城管人”的神圣尊严。可以定义为:是城市管理者特有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以及与之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包括城市管理者工作过程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如服饰、徽章符号、组织机构、办公环境等)、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城管精神文化是以城市管理者为主体的围绕城市管理活动具有城管职业特性,反映城管群体意识特征的政治思想、工作信仰、理念、思维、方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群体的共同认识和追求,是“城管文化”的基础核心部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都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城管文化”的基本构成

1.城市管理者特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三树立一弘扬”,即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职能,城市管理者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归结为“为民、务实、文明、廉洁”。“为民”是城市管理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落脚点和目标。“若保赤子,惟民其康”(《尚书·康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为民是由城市管理部门的性质决定的,城市管理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常以敬畏之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常以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的感受,端正群众立场,增强群众感情。“务实”是基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重实干、求实效,才能真正践行“为民”的城管工作理念。“文明”是主题,因为城市管理及执法工作时常和弱势群体打交道,如果失去了“文明”,那么就极易失去“民心”。“廉洁”是基石,“廉洁,韶华之树常青;贪婪,生命之花凋零。”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秉公执法才能赢得民心,形成全社会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丽家园的强大合力。

2.城市管理者应有的品行。正直、公正、忠诚、善良、谦恭、睿智等品行是城市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面对违章的老百姓,要持有平和的心态、热情的态度、宽容的性格,通过管理者的人格品行来提高城市管理法规的执行力,使行为被规范、权利受尊重、利益有保障、纠纷可排解、秩序得维护,不能因自己的行为失当致使出现暴力抗法。“源清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东汉思想家班固的《高祖泗水亭碑铭》)。 

3.城市管理者的职业化技能。城市管理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厚的文化素养。随着群众的诉求日益多元化,城市管理者不能仅局限于法律知识的武装,还应当尽可能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即不但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法律知识,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文学历史知识,甚至心理学、哲学等。这对提高工作中的准确预判、果断决策、巧妙处置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4.城市管理的制度和办公环境。要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制度来规范城市管理者的言行,建立健全管理质量评查体系和以德、能、勤、绩、纪、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从管理执法质量到行为予以监督和规范。在办公环境的设计布置、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城管文化”对城市管理者品格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以提高管理者的自信力、责任感。

(三)“城管文化”的基本特征   

1.时代性。“城管文化”是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将“城管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紧跟时代脉动。

  

2.主体性。城管文化是以城市管理者为主体的文化,是城市管理者所共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是维系城市管理者职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决定着城市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支配着城市管理者的行为选择,制约着城市管理者的思维和判断,影响着城市管理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特色性。城管文化以其城管特色而区别于其他文化。从自身的工作目标、职能、特点出发,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4.包容开放性。“城管文化”建设不是固守在管理执法理念、模式创新、制度建设上,而是不断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新鲜、合理的成分,在巩固自身的同时赢得动态发展,取得相对的比较优势。“城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积累、形成集体共识的过程,只有不断反省和超越自身,自觉融合先进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才能保持其勃勃生机。   

5.实践性,即指导性。“城管文化”是指导城市管理者履行职能的文化,能够科学回答“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只有将“城管文化”成为全体城市管理者的共识,并内化为城市管理者的言行标准,进而达到“信念”的层次,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才能够真正显示出“城管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提出,为“城管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引方向

  

正是看到了当前社会转型期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为了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思想文化的内在和谐,明确思想文化的是非标准,党中央敏锐地将加强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倡导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成为全国人民砥砺奋进、携手前行的价值标杆和行为准则。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和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备受群众   

从群体层面,城管文化可以促成城管人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创为民城管”:“为民”是“城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共同的实践路径—“共谋高效模式”:以高效的工作效能来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在城管文化的指导下,以“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为人先”的积极态度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管理质量;共同的理想愿景—“同建美丽家园”:城市管理者要将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中国作为目标加以推进,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营造一个天蓝、地绿、气洁、水清的城市环境;共同的价值目标—“同享全面小康”。在营造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中,公正文明执法,更加   

二是将“城管文化”融入实践中,使之成为衡量城市管理者工作生活的标准尺度。把“城管文化”渗透到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中去,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将其渗透到具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在城市山、水、园、林、艺术景观等建设管理中,让这些标志性景观承载“城管文化”精神内涵,一草一木皆有特色,皆有内涵,一砖一瓦皆有感情、皆有文化,形成一种文化向心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达到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效统一。   

三是将“城管文化”融入制度文化建设中,使之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行为规范。要把“城管文化”内化为城管系统管理的规定和城市管理者文明公约,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日常行为细则,使其精神内涵外化为城市管理者的行为习惯、执法管理标准和自觉行动。   

四是将“城管文化”融入城管队伍精神文化建设和人才成长培养过程中,使之成为城管队伍精神文化的灵魂。在培养人才、学风建设、作风建设等诸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城管文化”的内涵,将“城管文化”作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主要标准,将其内化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标准中的“德”,增强其对“城管文化”的认可度、亲近感和践行的自觉性。

城管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全体城管人的共同







































白癜风现在能治好吗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zx/101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