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个性治疗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9/

万能回复可以休矣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

  网络问政已成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方式。老百姓有需要咨询或投诉的,敲敲键盘发个帖子,提交上去,得到及时回复,既公开透明,又快捷便民。但“万能自动回复”的出现,以及难见下文的“等待”,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还有损政府形象。

  究竟是相关工作人员不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习惯性打官腔应付,还是因为缺乏考核问责制度、让网络问政成了花架子?不管原因是什么,“万能回复”都应避免。网络问政平台若只是拿来装门面做样子,老百姓也不会给面子。

  《人民日报》(年05月28日01版)

  作者简介:

  夏传寿,男,年出生,安徽当涂人,安徽省示范高中当涂一中退休高级语文教师。年从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40年,培养出包括省文科状元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学生。

  他多次参加中、高考阅卷,多年来潜心研究高考命题,年,受北京电视台特邀以唯一一名年高考监考和阅卷教师的嘉宾身份参加了该台一个专题访谈节目《非常记忆――毕业30年再回首》。在《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海内外三百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章一千余篇,获得各级各类征文竞赛奖项四十余次。

  他的家庭,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年被评为“南京市平安家庭‘示范户’”,年被评为当涂县“和谐家庭”和马鞍山市“书香家庭”。

  他给《现代汉语词典》、中学语文课本、央视新闻联播等许多书刊以及媒体、景点指错,影响较大,被誉为语言文字“啄木鸟”。

一曲迎来众人和

  夏传寿老师发表的这篇《万能回复可以休矣》抛砖引玉,随即引来众多媒体众多网友的共鸣支持和回复评论。现摘发几篇供学习交流――

网络问政的小船岂能靠“万能回复”来支撑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据5月28日《人民日报》)

  “互联网+问政”作为政府部门新型的服务形式,本意就是奔着“便民”而来。民众借政府网络满怀信心的把要咨询问题发至问政平台,本期待得到及时合理解答,得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的神回复,既让人哭笑不得,又让人心寒。

  我们去行政服务大厅办事,如果办事窗口无工作人员,或者工作人员上班“打瞌睡”、“嗑瓜子”、“打游戏”、“浏览黄色网站”等,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工作作风问题,是失职。网络问政“万能回复”,政府网站的小船“无人撑”也是工作作风问题,也是工作失职。

  首先,“网络问政”也是一个“办事窗口”。政府部门的网站有专人管理,也就是说有人的工作就是管理问政的网站。这其中就包括信息的及时接收处理和及时发布。这与办事窗口的服务是一样的。既然管理政府网站是工作,及时接收发布信息是工作内容,服务器自动的“万能回复”说明其工作不在岗。

  其次,“万能回复”是工作人员工作极度不负责人的表现。如果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坐在窗口告诉你,“请把材料放在这里,回家等候”,你会怎么想?“网络问政”与窗口办事不同的是,“网络问政”是与工作人员“网上”交流罢了,都是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有什么区别呢?再说“问政”的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弄清楚,就说“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有这么快吗?而有些“问政”可能就是咨询一下国家政策,这不需要“等待回复”了吧!就是几句话的事,当时就可以向民众解答清楚,干嘛要“等待”?网络问政“万能回复”是工作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网络问政“万能回复”暴露新型工作作风问题。从“僵尸网站”到“万能回复”,为我们敲响了加强网站管理人员的工作监管。政府部门的网站有专人管理,做好在线及时接收处理发布信息是管理员的本职工作,这与办事窗口的工作是一样的。尽管他们的工作在“幕后”,但需要坚守岗位,不能以“万能回复”取代其工作,否则就是失职。网络问政“万能回复”,监管不能“OE”不分,让网络问政成为摆设。除了加强纪律监管,对网站管理员的工作监督还可以用“问政”民众的满意度进行打分量化考核,以此倒逼其“在线在岗”。(网易――长安濮存)

“万能回复”让网络问政成“鸡肋”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5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对“万能回复”,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不管是群众咨询问题,还是举报线索或了解政策,都会得到一个冷冰冰的标准回复。而回复内容多以“正在办理中”为由,让民众耐心等待。结果往往是等待多日,杳无音信,让民众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心中难免愤愤不平。

  如今,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政府部门也逐渐步入了网络时代,网上办公的势头正在强大,许多政府部门都拥有了自己的网上“门店”。据全国首次政府网站普查摸底情况公布,截至年7月7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上报的政府网站共个。数据充分说明,官方网站已成为政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部门简介、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等等,都能在相关网站上一览无余,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便能办理许多事宜。

  然而,政府网站的“万能回复”,却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网站的正确认识。老百姓访问政府网站,必然是有事相求,有知识需要了解,有问题需要举报,而这些恰是人民群众身边的“老大难”,解决无果才会想到在相关部门网站上去碰碰运气。“万能回复”减轻了工作人员一一回复的劳累,但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无疑会令百姓的信任感来个度大转变,成为一种怨气和失落感。网站失去了主要作用,浪费了资源,也透支了政府公信,与“鸡肋”有何区别?

  其实,“万能回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懒政”,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懒,对人民反映的问题,不愿意一一回复;不能确定解决诉求的时间,只能模糊回答;有的问题需通知相关部门解决,怕麻烦。表面上看,“万能回复”能将“懒政”隐藏起来,实际上,人民群众心知肚明。长此以往,“万能回复”只会令政府网站成为摆设,成为“鸡肋”,失去最根本的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能谨慎对待“万能回复”,敢于拿自己开刀,刹住懒政之风,彻底根治“万能回复”,真正让政务网站成为官员沟通的“高速路”。(中国网――艾锐平)

网络问政“万能回复”监管不能牙牙学语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5月28日《人民日报》)

  满怀信心的把要咨询问题发至网络问政平台,却好似“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便民服务和监督执行窗口的政府部门网络问政平台,以如此“万能回复”来忽悠问政的民众,可能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还未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外,更折射出“为民服务”意识的缺位,缺乏面向公众,勇于接受监督的勇气。如此这般,浪费的何止是公共资源,尴尬的又何止是问政的民众。

  诚然,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政府部门办公与时俱进,开通官方网站、网络问政平台,一方面,通过及时发布政府信息,让普通老百姓快速了解相关各项政策法规,另一方面通过平台交流,让群众可以不用去各个政府单位,在线就能交流、回复,获得相关的服务。再者,通过网络问政也能方便公开政务信息,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可赞!但问题是,光有华丽光鲜的网络问政平台外表,却不能切实用好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工具,用心经营、收到实效。那么犹如同和尚借梳子——找错了人,问政找错了地儿,丢掉的却是公信力。

  毋庸讳言,一直以来政府网站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并不在少数。诸如服务要素资源匮乏、深度有限、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服务实用性低,群众的诉求无法向上级表达,群众的问题无法向上级反映等;政府网站、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信访热线之类的职能热线电话、网站、信箱可谓多如牛毛,但真正发挥作用不多等。此番种种,尽显出社情民意通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的诟病。试想,政府部门要让人民满意,如果不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提高政府的服务、管理和执法水平,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又何来良好形象的树立?何来廉洁奉公、勤勉尽责?

  的确,在“互联网+”的时代,设立网络问政平台,无疑是以民众需求为中心,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对执政手段的拓展和为民服务的延伸。但要用好这座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回应诉求、纾解矛盾的“桥”,让它不会成为门好进、脸好看,却事难办的“摆设”,装点“门面”或应付了事的“幌子”。笔者以为,既然要办就得办好,要提高认识;要站在服务群众、体恤民生的高度;要从制度设计、资金扶持、人员配备等方面通盘考虑;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要加大群众的监督、反馈机制和惩处力度。或许多管齐下,才能让网络问政平台,急民众之所急,谋民众之所需,让“万能回复”不再有。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网络让世界变成“地球村”,网络开放拉近了各国的距离;网络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问政平台的好坏,是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晴雨表”之一,也是民众获取政策信息、参与经济生活、反映意见建议的窗口。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网络问政“万能回复”势必让百姓与官员的面对面,变成“背靠背”。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起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关心百姓的疾苦,让政府网站真正地运转起来,做到来信、来电、来访必复,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树立起良好形象。(新浪――鱼予)

“万能回复”当自纠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贴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5月28日《人民日报》)

  网络问政已成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方式。老百姓有需要咨询或投诉的,敲敲键盘发个贴子,提交上去,得到及时回复,既公开透明,又快捷便民。但“万能自动回复”的出现,以及难见下文的“等待”,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还有损政府形象。笔者以为,失信于民的“万能回复”当自纠。

  “万能回复”当自纠,首先是搞花架子的“万能回复”严重地违背的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一贯作风。毛泽东同志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供水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无论任何时候,我们共产党人都应该有这种听得进批评、容得下意见、知错就改闻过则喜、有过即纠的坦荡胸襟和磊落品质。

  “万能回复”当自纠,说穿了,“自动万能回复”是少数干部“为官不为”的“花马甲”。“万能回复”究竟是相关工作人员不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习惯性打官腔应付,还是因为缺乏考核问责制度、让网络问政成为花架子?网络问政平台若只拿装门面做样子,老百姓当然也不会给面子。

  自纠先要“自修”。“杳无音信”就是失信于民。“民信”比天大。欲民信之,先要“修己”,更要“正己”。老百姓信谁,常常不是听他讲得多么动听,而是看他怎么做,做得是否能够服人。无数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我们的人民群众铁了心地跟党走,就是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大批党的模范干部是言的号角,更是“行”的榜样,从李大钊到夏明翰,从王进喜到焦裕禄,从扬善洲到邹碧华,莫不如此,他们身体力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一腔热血乃至生命,为民着想,民信之,民服之,民从之。

  抓“自纠”重在当下。“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就是告诫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开门搞活动”,“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当下,全党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带着“万能回复”这样的问题来学习、探讨,针对百姓有问“泥牛入海”这样的具体问题来改进,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为追梦逐梦凝心聚力、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万能回复”当自纠,正当其时,刻不容缓。(中国文明网――特约评论员徐传辉)

实事求是民意平台不需要万能回复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年05月28日,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疑问或问题,这就需要向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咨询、求助。现在网络化时代,很多政府部门也顺应时代发展,纷纷设立了相关网站,建立了网络信箱或民意上传等等,旨在与民众沟通更顺畅,民情上传、政策下达更及时,使很多沉到底层的声音能浮上来,缓和了矛盾,解决了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问题是很多信箱类的民意平台,每个人咨询的问题不同,但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全是清一色的复制粘贴,回答是回答了,但等同于没回答。这种奇怪现象就在于政府要求信息公开,问责“僵尸网站”,那每个网站现在也就有人专门管理和负责回复,但面对网友的问题,很多部门根本就不重视,千篇一律的用官方语言和复制粘贴相关政策条例敷衍了事,并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没有任何处理结果,最后也就不了了事。上传问题的人失望,但又找不到其他方式,这在某方面更积聚了矛盾,不容小视。希望政府部门能更积极的重视民意信箱,这才里基层大众的声音,为老百姓办实事是政府职能所在,让万能回复变成实事求是的回复。(儒家经济文化网――李森乐山市金口河区政府办)

官方网站一味“官方口气”寒了百姓的心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5月28日《人民日报》)

  满怀信心的把要咨询问题发至网络问政平台,却好似“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便民服务和监督执行窗口的政府部门网络问政平台,以如此“万能回复”来忽悠问政的民众,可能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还未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外,更折射出“为民服务”意识的缺位,缺乏面向公众,勇于接受监督的勇气。如此这般,浪费的何止是公共资源,尴尬的又何止是问政的民众。

  诚然,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政府部门办公与时俱进,开通官方网站、网络问政平台,一方面,通过及时发布政府信息,让普通老百姓快速了解相关各项政策法规,另一方面通过平台交流,让群众可以不用去各个政府单位,在线就能交流、回复,获得相关的服务。再者,通过网络问政也能方便公开政务信息,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可赞!但问题是,光有华丽光鲜的网络问政平台外表,却不能切实用好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工具,用心经营、收到实效。那么犹如同和尚借梳子——找错了人,问政找错了地儿,丢掉的却是公信力。

  毋庸讳言,一直以来政府网站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并不在少数。诸如服务要素资源匮乏、深度有限、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服务实用性低,群众的诉求无法向上级表达,群众的问题无法向上级反映等;政府网站、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信访热线之类的职能热线电话、网站、信箱可谓多如牛毛,但真正发挥作用不多等。此番种种,尽显出社情民意通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的诟病。试想,政府部门要让人民满意,如果不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提高政府的服务、管理和执法水平,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又何来良好形象的树立?何来廉洁奉公、勤勉尽责?

  的确,在“互联网+”的时代,设立网络问政平台,无疑是以民众需求为中心,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对执政手段的拓展和为民服务的延伸。但要用好这座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回应诉求、纾解矛盾的“桥”,让它不会成为门好进、脸好看,却事难办的“摆设”,装点“门面”或应付了事的“幌子”。笔者以为,既然要办就得办好,要提高认识;要站在服务群众、体恤民生的高度;要从制度设计、资金扶持、人员配备等方面通盘考虑;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要加大群众的监督、反馈机制和惩处力度。或许多管齐下,才能让网络问政平台,急民众之所急,谋民众之所需,让“万能回复”不再有。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网络让世界变成“地球村”,网络开放拉近了各国的距离;网络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问政平台的好坏,是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晴雨表”之一,也是民众获取政策信息、参与经济生活、反映意见建议的窗口。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网络问政“万能回复”势必让百姓与官员的面对面,变成“背靠背”。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起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关心百姓的疾苦,让政府网站真正地运转起来,做到来信、来电、来访必复,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树立起良好形象。让民众感受到您们的为民之心!(搜狐――贾勇泽)

万能回复该怎样解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5月28日《人民日报》)

  万能回复的出现,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严厉的追责、问责下,相关部门对群众的问询不敢置若罔闻,及时回复已成常态。这是一种进步。二是表明一些部门也只是慑于追责、问责的威力回复,并没有真心想解决问题。不想解决问题,却又不得不回复,万能回复的出现也就见怪不怪了,至于处理结果的遥遥无期,更是这样心态的必然反映:就没有想解决问题,自然就难以有处理结果。

  如何根治万能回复?首要的是端正思想。历史的经验表明,思想问题解决了,一切就都可迎刃而解。但思想是虚化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具体的工作中才能得到体现。把部门回复与“两学一做”结合起来,把回复作为检验“两学一做”的试金石和正容镜,有益于解决万能回复。

  其次,要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的刚性防止权力的任性,能够增强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也能为上级的督查、群众的监督提供便利。明确回复的格式:哪个科室承办、主办人是谁、联系的方式、问题的解决有无难点、难点在什么地方、计划怎么处理等,如此清晰地规定,想应付也应付不了;设定处理结果期限;每月或每季度对问政的结果进行汇总,在问政平台展示;通过这些制度建设,能有效杜绝万能回复,也才能真正让网络问政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方式。

  再次,还要严格追责、问责。没有责任的追究,就没有制度的实效。笔者以为,网络问政,应该在上一级政府网站设立更好,由上一级网站对回复进行初审,促进民众与部门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对于万能回复、对于久拖不决的处理结果,及时进行追责、问责,打板子、抽鞭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江苏网――关育兵)

网络问政需防永远在“等待”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人民日报》5月28日)

  “领导干部要常上网看看”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毕竟再互联网+的时代,民意在网上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而党员干部则要顺应时代发展,始终践行好群众路线,围着群众“转”,通过网络问政服务群众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无数次的“僵死网站”被报道,揭露后,网站“僵尸”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却有些被动,是在舆论的压力下,是在社会的需求下,而一些党员干部“僵死的思想”却让网络问政平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几乎成了摆设。

  这种“半僵化”的网站,从千篇一律的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中就可以窥见一斑,这种意境成了条件性反射的回复,或许连群众问的问题都不知道,这样的“万能回答”就出去了。

  对于这样的回答,从好的来说就是至少“僵尸网站”有点动的感觉了,但是从不好的角度来说,这种也是一种“不作为”,表面看是在网络问政,实际上是在应付群众,这样的想法就要不得。

  尤其是一些“万能回答”后的杳无音信更是让“僵尸网站”换了花样地存在,与其说这是回复还不如不回复呢,给了希望但是却永远没有结果的希望,这样的希望更让人难过,这种忽悠实则是在透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网络问政平台是作用和党员干部在实际生活中服务群众是一个道理,需要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别以为网络上的事就不是事,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不分网上网下,都需要办得妥妥的,只有树立这样的官念,才能让网络问政走出永远的“等待”困境。(人民之声――婧蓝)

网络问政岂能止步于“万能回复”?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5月28日《人民日报》)

  网络问政是信息时代,政府部门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但群众在一些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帖反映问题后,则会得到诸如“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这样的“万能回复”,随后便不了了之。网络问政本应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而“万能回复”频频出现,约定的“回复”也遥遥无期,最终伤了民心,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

  其实,群众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帖后,迅速给一个“万能回复”未尝不可,因为群众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除了部分帖子工作人员可以即时予以答复外,剩余帖子可能还需要通过相应程序才能够给出准确妥善的答复,例如有的需要多方核实,有的需要相关领导指示,还有的需要开会讨论等等。因此,使用“万能回复”暂时回复群众也是客观实际的需要,而群众之所对网络问政不满,主要还是因为得到“万能回复”后,处理结果便杳无音信,永远处于“等待”的状态。可以说,部分网络问政已然止步于“万能回复”,相关政府部门给个不痛不痒的“万能回复”敷衍了事后,便再无下文,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真正答复,还经历了一个由满怀期待到焦急等待,再到大失所望的心理历程。

  网络问政之所以止步于“万能回复”,一方面是部分政府部门懒政思维作祟,不愿意、不主动、不善于运用网络平台为群众答疑解惑,属于单纯的咨询问题,则用生硬的语言进行简单回复,而凡是涉及面广,需要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才能答复的问题,便使用“万能答复”草草了结。另一方面则是部分政府部门对网络的忌惮,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话筒”的自媒体时代,一旦在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与民互动的过程中,出现言语不当或者答复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则有可能陷入舆论漩涡之中,出于这方面的担忧,这些政府部门便选择使用“万能回复”这样的“保守”方式来应付群众。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网络问政都不应当止步于“万能回复”。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直面信息时代带来的变革,树立正确的网络问政观念,积极主动正确地运用网络问政平台。要建立健全网络问政制度,划清网络问政范围,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以及办结时限等,并严格执行制度。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沟通水平,让群众问有所答、求有所帮、疑有所解。另外,还要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及时发现政策的缺陷及工作的不足,为今后调整政策,提高工作效能提供依据。(云岭先锋网――晋宁县罗志鸿)

网络问政“万能回复”丢了公信力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僵尸网站”少了,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人民日报》5月28日)

  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便民服务和监督执行窗口的政府部门网络问政平台,以如此“万能回复”来忽悠问政的民众,可能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在思想上还未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外,更折射出“为民服务”意识的缺位,缺乏面向公众,勇于接受监督的勇气。如此这般,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让问政的民众处于尴尬状态,更是丢掉了政府的公信力。

  毋庸讳言,一直以来政府网站内容流于形式,直接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诸如政府网站、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信访热线之类的职能热线电话、网站、信箱可谓多如牛毛,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不多。此番种种,尽显出社情民意通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的弊病。试想,政府部门要让人民满意,如果不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如何提高政府的服务、管理和执法水平?如果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又何来良好形象的树立?何来廉洁奉公、勤勉尽责?

  的确,在“互联网+”的时代,设立网络问政平台,无疑是以民众需求为中心,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对执政手段的拓展和为民服务的延伸。但要用好这座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回应诉求、纾解矛盾的“桥”,让它不会成为门好进、脸好看,却事难办的“摆设”,装点“门面”或应付了事的“幌子”。笔者以为,既然要办就得办好,要提高认识; 要站在服务群众、体恤民生的高度; 要从制度设计、资金扶持、人员配备等方面通盘考虑; 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要加大群众的监督、反馈机制和惩处力度。或许多管齐下,才能让网络问政平台,急民众之所急,谋民众之所需,让“万能回复”不再有。

  网络问政平台的好坏,是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晴雨表”之一,也是民众获取政策信息、参与经济生活、反映意见建议的窗口。网络问政“万能回复”势必让百姓与官员的面对面,变成了“背靠背”。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起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关心百姓的疾苦,让政府网站真正地运转起来,做到来信、来电、来访必复,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树立起良好形象。让民众感受到政府部门的为民之心。(上海法制报--余志勇)

万能回复”不万能网络问政需监管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据5月28日《人民日报》)

 作为政府部门一种新型的服务形式,“网络问政”是架设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其作用是既能方便群众办事放映问题,也能方便政府部门收集民意快速反应,如果仅仅只需要一个“万能回复”,那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毋庸置疑,这同样是工作作风的问题。究其本质来说,“网络问政”其实也是一个“办事窗口”,既然配置了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进行信息的及时接收、处理和发布,就说明这与实体办事窗口的服务和性质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么根据群众实际问题的不同,就应该做出不同的反应,能及时解决的就快速回复,不能立马解决的也要及时更新处理过程,告知群众需要等待的一个大概时间,而不能“万能回复”了之!这样的回复只会让群众在漫长的等待中没了耐性,寒了心,拉远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让这样的“暖心工程”失掉了本身的意义!因此,“万能回复”绝不是万能的,它出现体现的就是一种敷衍的工作态度,一种不负责的工作作风,必须从监管制度上予以规范和纠正。除了加强纪律监管之外,不妨采用“问政”民众的方式进行满意度打分量化考核,以此倒逼其“在线在岗”。(共产党员网--没得理由)

“万能回复”折射出“为民服务”意识的缺位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据5月28日《人民日报》)

  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已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近日,网上反映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这种“万能回复”暴露出工作作风存在很大的问题,更折射出“为民服务”意识的缺位,与政府推行网络问政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果长此以往,必将伤民心,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

  网络问政已成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方式。老百姓到政府网站上发帖,必然是有问题要咨询或者有问题要投诉。当然有些问题不是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给出回复的,工作人员在给出“万能回复”后应该及时向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咨询以后快速的给出正确合理的答复,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网络问政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更好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万能回复”现象,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既然提出了网络问政平台,要办就得办好。一是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问政观念,积极主动正确地运用网络问政平台。二是要树立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让政府网站真正地运转起来,做到来信、来电、来访必复,及时处理,让群众问有所答、求有所帮、疑有所解。(多彩贵州网--斑马)

“万能回复”被吐糟,懒政陋习还要多少?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可“僵尸网站”少了,“万能回复”却不少。比如,发帖指出某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回复速度很快,但发帖者有名有姓,干嘛还是官腔十足的“该网友”?最令人不满的,就是永远在“等待”,问题反映上去,处理结果杳无音信。(据人民日报)

  千篇一律的“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被网友调侃成“万能回复”,之所以被称得“万能”,不外乎他能“阻挡”群众反映的所有批评意见。“您好”体现出对群众来信的“礼貌客气”,“已在办理中”透露出对群众建议的“主动作为”,既好听又好看,于是这种“万能回复”在一些政府部门的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屡试不爽。

  按说,政府网站是为民排忧解难、释疑解惑的。然很多政府   政府网站是政府面向百姓的一个窗口,也是政府与百姓沟通的一个桥梁。百姓将遇到的问题,反映到政府网站,也是出于一种对政府的信任,希望政府部门能通过网络收集百姓的意见和问题,为百姓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可是,当百姓所反映的问题,总是统一回复“该网友,你好!你反映的问题已在办理中,请等待回复。”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百姓的问题还能得到快速解决吗?难道“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吗?

  其实,公众需要的政府回复其实也很简单,不需要长篇大论,更不需要优美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回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虚话、空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办实事,说实话,没有办好就说没有,什么时间完成就什么时间完成。这种“万能回复”说白了,就是“空谈”。现在我们大力倡导改变机关作风,这种“万能回复”也是一种空谈,对我们政府的工作没有一点好处。

  政府网站形同虚设,实际上是一面镜子,照出某些政府部门的诸多问题。“万能回复”被吐糟,懒政陋习还要多少?事实上,如果工作人员多一份责任心,如果领导真正关心网站建设,找时间登陆一下自家网站,根本不会让民意一直晾在政府网络平台上。多一点责任心,少一点万能回复,政府网站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欢迎的“虚拟政府”。(百姓观察网--赵黎儿)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来源:文秘工作ID:msgz_org)

欢迎登录秘书工作网站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zx/110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