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管体制改革不仅仅是税务部门的改革,也是一项综合性改革,与各方关系密切,应当将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考量。 6月下旬,安徽省地税局在全省范围内对16个市局展开了一场“大督查”。一个月之后,安徽省地税局又与省国税局联合成立督查组,再赴全省16个市开展联合督查。 这场大督查源于去年10月13日中央深改小组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对于税务部门来说,这次会议开创了三个“第一次”: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国地税机构分设后第一次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税收议题;中办、国办第一次就税收工作联合发文;而且这次会议第一次将税收工作提高到国家治理的高度,提出到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 《方案》公布以后,征管体制改革遂成为税务部门的一号落实工程、一号督查事项、一号考核任务,足以看出此次改革的重要性。 那么,此次征管体制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安徽地税在此次改革中又是如何积极作为的? 三个“第一次”的背后 安徽省地税局巡视员倪三立谈及此次改革时颇为感慨:“我从事税务工作三十多年,这三个‘第一次’,是从来没有过的,广大税务干部备受鼓舞,同时也说明了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为何会有这三个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呢?首先要从分税制说起。我国从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建立了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的征管体制,2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 《方案》开宗明义,直指目前税收征管体制中的“痛点”,如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一、办税不够便利、管理不够科学、组织不够完善等,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征管体制改革与之相匹配。 “‘三证合一’以后,企业户数增长很快,而税务干部数量是基本固定的,常规的征管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需求。特别是‘互联网+’推动了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跨省跨区域跨国发展越来越普遍,纳税人的经营方式、核算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在倒逼征管体制改革。”安徽省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李长富告诉记者。 此外,征管体制改革也是为下一步税制改革做准备。据了解,营改增之后,地方税制改革已经驶上快车道。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税制改革目标,未来高净值高收入自然人及家庭的财产将成为地方税收征管的对象。 “目前的征管体系,基本限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但对自然人的征管手段是欠缺的,不能适应税制改革目标,征管体系的调整升级势在必行。”安徽省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汪愉分析认为。 具体到安徽地税来说,从年分税制伊始,安徽地税的征管体制就一直在与时代同步,改革从未间断,但此次改革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 “以前征管改革就是征管一个部门的事情,但这次涉及6个方面31类改革事项,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工作,以至于其他部门‘质疑’说,这次征管体制改革怎么把什么都放进去了。”汪愉笑着告诉记者。 对此,倪三立表示:“这次虽然冠之以征管体制改革,其实是税务工作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多维度的改革,目标就是着眼于税收治理的现代化。” 同时,征管体制改革也是当前深改大棋局中的关键落子。“税务部门的改革与政府的改革有很多同质性,用‘行话’来说是征管改革,用‘普通话’来说就是‘放管服’,即如何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提升税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安徽省地税局办公室主任李杰生通俗的解释道。 “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是此次征管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那么,这一终极目标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安徽地税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治理中有哪些探索? 深度参与地方治理 “税眼看经济”今天已经成为安徽省宁国市领导十分看重的一份决策参考资料。去年以来,宁国市地税局联合当地国税局,由双方收入核算部门共同组成税收分析团队,创立了一份名为“税眼看经济”的税收分析专报。 依托税务部门海量涉税数据优势,双方进行深度挖掘,先后撰写了《税收视角下的宁国县域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宁国市三大主导产业经济税收调查分析与发展建议》等多篇有份量的税收分析材料,得到宁国市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如今,“税眼看经济”已经成为省内税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治理的典范。 地税部门的重点税源库里有重点企业的实时数据,加上金税三期系统中的海量数据支撑,安徽地税一直在致力于打造服务地方决策参考的税收分析拳头产品。 此次征管体制改革,税收工作也是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 “以前谈税收,一般重点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