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届全体会议与《共同纲领》 年9月,人民政协一届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行使了部分人大职能,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施政方针,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加上战争的大肆掠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市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党和政府相继组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年3月,政务院发布决定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即统一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动、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初步好转。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3.抗美援朝 年6月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美国在朝鲜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人民 于10月19日隐蔽入朝,连续发动五次战役,迫使美韩于年7月,在板门店与中朝签订停战协定, 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振奋了民族精神,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保卫了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世界和平。 4.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年提出。 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一五计划:时间:年到年。 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5.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必武为 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毛泽东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它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公民的权利义务、民族区域自治和外交原则,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通过,结束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局面,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 6.人民公社化运动 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要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整个农村。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大”是指公社规模大;“公”是指实行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种做法远远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加上共产风的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7.调整国民经济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从年起,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主要是加强农业生产,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在城市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减少开支。到年底,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年我国取得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为我国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创造了条件。 8.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以年5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五一六通知》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十六条》为开始标志,到年10月粉碎江青******集团结束。 9.新中国外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交。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在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这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年2月,中美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年中日正式建交。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毛泽东提出 的三个世界理论,对外交工作及以后的对外开放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0.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1)火箭 年2月, 枚火箭发射成功。 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 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年12月, 枚气象火箭发射成功。 (2)导弹 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年9月10日,我国研制的 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3)两弹一星 年10月16日,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年, 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卫星 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年,中国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5)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王选开始负责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工作。 (6)杂交水稻 年,袁隆平培育 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 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 (7)计算机和互联网工程 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 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年,运算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 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 年6月15日,中国首台国产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每秒峰值计算速度超过万亿次的曙光A--“魔方”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用。 (8)神舟系列飞船 年9月-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 3年10月15-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 5年10月12-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 8年9月25-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9)探月工程 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年3月1日,“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10)生物技术 年9月17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1年8月26日,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 (11)南极科考 年2月20日,我国 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 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 年1月27日,我国 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 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12)油田发现 年9月26日,大庆油田 口油井喷射出石油。 年11月,发现胜利油田,年,其产油量居全国第二位。 年,华北油田建成投产。 (13)数学成就 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 成果。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1.“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行 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针对国民经济的“冒进”造成的严重比例失调,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六七月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年国民经济计划,全国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正式展开。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行进一步安定团结,实现了经济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经过努力,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在年底基本实现,到年,收到明显成效。这一成效的取得,为全面改革的逐步发展准备了基础和条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契约,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标志。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全面开展。 步以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任务。年1月,****中央下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了充分肯定,此后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农村 步改革获得全面稳步的发展。 3.四个经济特区的创立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兴建经济特区是推进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年7月,****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年5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年4月,进一步开放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年2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年4月,又决定海南建省,海南全省开辟为经济特区。这样,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4.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政府应用“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成果。年和年分别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年、年分别通过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董建华任 任行政长官。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何厚铧任 任行政长官。 5.国有企业改革 (1)年12月-年6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2)年6月-年底,试行经济责任制阶段,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利润包干的经济责任制。 (3)年-年,试行利改税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阶段。 (4)年-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经营方式阶段。 (5)年-年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目标的企业改革阶段。 (6)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企业改革阶段。 6.金融税收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历程: 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年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年恢复交通银行,后来又成立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上海、深圳交易所等,初步形成我国的金融系统。 财税体制改革历程: (1)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年试行企业基金制度;年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年起实行利改税;年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财权;年进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试点;年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 (2)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关系。从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从年起施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从年起施行“地方包干”体制;从年起试点并推广、普及“分税制”,实行了一些特殊管理体制。 (3)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解经济的作用。从年起建立涉外税制;从年起建立和健全所得税制。从年起建立若干体现特殊调解作用的税种;改革农业税。 (4)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拓展理财渠道。从年起试行变式预算制度;改革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大力发展财政信用。 7.科技体制改革 年3月,****中央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必须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科技规划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日益多层次化,二是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中央计划和地方计划相结合。 事业单位公基汇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zx/46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