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安庆市连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全市人民正在经历一场艰苦卓绝的防汛救灾攻坚仗。在抗洪抢险的危急时刻,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市场星报、安徽经济报、安徽法制报、安徽工人日报、皖江晚报等省主流媒体及驻宜新闻单位,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安在线、凤凰网、今日头条、新浪、腾讯、网易等网络媒体,持续聚焦我市防汛抗洪救灾一线,充分展现我市灾情和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感人场景和动人事迹,彰显了责任担当,体现了为民情怀,极大地提振了安庆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士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7月14日,中央和省各级各类媒体共发稿多篇(条),其中,中央媒体篇(条),省级媒体篇(条),网络媒体多篇(条)。现将部分报道摘编如下: 人民日报 暴雨中,我看到了力量 文字摘要 7月5日,安徽中南部的雨势依旧未见小。今天,对望江县漳湖镇来说,是一个事关全镇3万名群众安危的巨大考验,因为五九圩第一道防线上午将正式开闸放水。 漳湖镇是一个围湖造田而成的乡镇,四面环水,整个镇子是一个大圩区,共有10万亩田地。7月以来,望江县的暴雨使武昌湖水位急剧攀升,圩坝告急,五九圩的第一道防线成了保护全镇安全的关键。漳湖镇红湖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海说,如果第一道防线溃破,将殃及圩区的第二道防线,甚至整个漳湖镇。 就在前天,为保护五九圩堤,望江县防指决定开闸向村里的种粮大户吴的华种粮的圩区放水。得知消息,吴的华做出了生平最艰难的选择:同意!今年,他在五九圩的第一道防线内承包了近亩土地与水面——亩苗木、亩水产养殖、1亩水稻,稻田里还养了0只鸭子。如今,眼前只有一片汪洋。除了抢救了一些机械与农资上来,他的直接损失在万元左右。可他并不后悔,为啥?“舍我亩,保住漳湖镇3万乡亲和10万亩地,有什么不值得!” 同样做出牺牲的,还有村里另一位种粮大户孔德结,他在五九圩的第二道防线内承包了多亩土地与水面,如果第一道防线溃破,原本脆弱的第二道防线就岌岌可危,当地再次做出了放水保坝的决定。孔德结做出了与吴的华同样的决定。接下来两天,水将淹没第二道防线内的亩土地,孔德结同样得眼睁睁地看着田地被淹,“我不后悔!我的牺牲是值得的!”孔德结说。 在亩的第二道防线内,出乎我的意料,种粮大户们为了保卫大堤,都决定支持政府安排,放水淹了自家收成,他们都做出了一个最艰难却永不后悔的抉择。 人民日报 洪水不退我们不撤 文字摘要 前几日暴雨,河流猛涨,险情频发,安徽桐城都在打听一位好心村民的下落。他叫章季兵,40岁,桐城市范岗镇棋盘岭村一位普通村民。 7月1日晚8时,章季兵骑车至棋盘岭村吴屋组的水泥道路时,听见桥下游传来“救命!救命!”的呼救声。章季兵停下摩托车,发现有个少年在洪水中挣扎。 落水的少年叫黄文,当晚一家人准备连夜撤离到外婆家避险,黄文骑电瓶车到棋盘岭村吴屋组时,遇到上游泄洪,洪峰刚好经过此处,黄文连人带车被洪水冲到了桥下,这时正遇到了路过的章季兵。 章季兵跳进了湍急的洪水中,水势很凶,他把落水少年拖到一棵即将被淹没的大树上,少年抓住树枝幸运得救了,章季兵却被洪水吞噬。7月4日下午,章季兵的遗体最终被找到。 记者行走在抗洪一线,看的最多的,除了滔滔江水,就是大伙儿一起抢险的场景;听的最多的,除了救灾的号令,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救灾故事。 新华社 什么样的大脚,能在惊涛中“逆行” 文字摘要 近日, 7月2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平山镇万亩大圩的抗洪救灾现场,上游皖河发生决堤,圩内鸣凤、大洼、石牛等几个村庄的圩堤险象环生。就在前一天晚上,这里的圩堤出现了十几个大小管涌。90后战士焦磊所在的武警安徽省总队第一支队的战士们已在该地驻守了数日——他正是那双“美丽大脚”的拥有者。 照片“走红”后,网友们纷纷留言。网友 su-xs表示,“国家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我们子弟兵们的身影,真是心疼”;网友红颜旧爱思考表示,“因为你们的坚持才拯救了那么多生命,你们真的很伟大,辛苦了,致敬所有像您一样伟大的最可爱的人们!”在各地救援现场,记者最常见到的便是泡在水中的“军绿色”。也正是这一双双泡白变样的双脚,堤坝得以踩实稳固。 什么样的大脚能在惊涛中“逆行”?记者发现,其实只要身处抗洪救灾的第一线,答案并不唯一。安徽桐城一位女诗人李树侠对此赋诗一首,其中写道,“我想肯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想为你洗净这双脚,再放进母亲的怀里,暖一暖。” 新华社 “蛙人”窦建军:去洪水最深处抢险 文字摘要 穿上黑色的潜水服,背上重约六七十公斤的氧气设备,戴上潜水眼镜和呼吸器,46岁的窦建军下潜到浑浊的洪水里。 水下4米深已经是一片漆黑。窦建军只能靠双手一点一点摸索着,清除堵在排水泵叶片处的杂物。 半个多小时过去,信号绳上终于有了动静,岸上的三四名助手使出全力拉动绳索——窦建军从水面浮出来,手里举着一个橡胶轮胎——找到了!正是这个绞住了排水泵的叶片。 “多亏了窦师傅,一大早排灌站的泵机就不转了,现在长江水位这么高,如果不把圩里的水提前排掉,那这附近社区的1万多居民就要遭殃了。”望江华阳镇古港电力排灌站站长陆润强感激地说。 湿漉漉地爬上岸,卸掉身上沉重的装备,窦建军喝几口茶,坐一会儿,稍稍喘息一下。 年转业回乡的窦建军,1米8左右的身高,身材修长,虽然年过不惑,却依然英气不减。作为望江县水利局长江防汛机动抢险队的潜水员,他和其他三名潜水员负责长江整个安庆段的专业抢险。 从6月中旬安庆地区遭遇洪灾以来,他就和他的队友们一起奔波在各个出险点。排除电灌站故障、堵管涌、封闸口,“蛙人”们一次次下潜到深水区,排除危急险情。 中央电视台 安徽怀宁:河水暴涨紧急加筑二道防线 文字摘要 7月3号,受新一轮强降雨影响,安徽安庆市怀宁县黄龙镇杨林圩防汛第一道防线被洪水冲破,武警安徽总队第一支队接到命令,迅速调集多名兵力,紧急加固第二道防线。在杨林村险情现场,暴雨导致河水水位逼近岸边,严重威胁到堤后杨林圩数万名群众的安危。救援官兵兵分五路,分头装填和运送沙袋,组成人力“传送带”。武警安徽总队第一支队救援1组负责人郭道福:可以看到一道圩已经破了,如果二道圩破了,下面村子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官兵经过很短的时间围起了80公分长的“沙袋墙”。在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段,洪水已经漫过堤坝,官兵们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将一袋袋沙土接力传送,加固到漫堤的路段,经过13个小时连续奋战,官兵们完成杨林圩第二防汛堤坝加高加固任务,成功排除了险情。 中央电视台 安徽安庆:全力处置圩堤漫坝险情 文字摘要 由于持续强降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的五九圩也存在着漫坝的隐患,水位最高处距离坝顶只有几厘米。名武警水电二支队的官兵正在现场进行抢险。据了解,之前五九圩已经出现过漫坝险情,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紧急出动,立即奋战在抗洪一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安徽桐城孔城老街最后一批20名群众被营救 文字摘要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安徽桐城孔城镇受灾严重。央广记者跟随武警营救孔城老街最后一批20多名群众。 今天早晨(7月5日)跟随武警安徽一支队的二大队官兵来到这里营救最后一批群众。在7月3号的时候,这里的水位没有这么深,当时越野车进来通过这个村子的时候,能看到村子的桥洞,但是今天这个桥洞已经完全看不见,现在的水位基本上很快就要与桥面齐平。 这里的天气也非常糟糕,天已压黑,耳边不停的听到轰隆轰隆的雷声。大概在5分钟前,武警驾驶了一辆冲锋舟开进村子,营救被困在里面的最后一批20名群众。 据记者了解,从7月3号一直到今天为止,大概已营救几百名群众,已安置在桐城九中,他们现在的情绪也比较稳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武昌湖水位超警1.5米安徽望江县圩堤出现多处塌方 文字摘要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市望江县也同样遭受暴雨侵袭。望江县雷池乡,位于长江和武昌湖之间,连日强降雨之后,武昌湖水位已经高出警戒水位1.5米,圩堤出现多处塌方,当地群众和武警官兵正在抢险加固。 村民们在学校的食堂给战士们做饭。有村民告诉记者:“他们为我们保家园,我们肯定要来,田地都淹了,沒有了,只能保家园了。” 武警安庆支队战士卞淼介绍说:“我们自己买了菜,村民非得帮忙来做。我们洗碗,他们不让洗,非得他们自己洗,跟我们抢碗,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 经济日报 临时的家也温暖 文字摘要 近日,安徽省怀宁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受灾人口达33.67万人,紧急转移户人;集中安置38处人。 腊树镇山湖村小学一排明亮的教室里安置着位村民。7月4日下午,几位妇女盘坐在一起唠着家常……“我们来这里有3天了,吃住都挺好。”山湖村花屋组李金华说。7月1日凌晨,长河水位猛涨,内涝严重,镇村迅速开展提前转移村民行动。目前,腊树镇提前转移安置群众的有白石、安山、八一、烟墩等11个村,集中安置村民人。 腊树镇的11个安置点都安排了“专职服务员”,白石村安置点管理员吴结松说,为了充实转移群众的生活,还为他们送来了象棋、扑克等,村图书室也给学生带来了图书。每个安置点还配有2名医护人员,一位92岁的老人和一个5岁的小朋友在山湖村卫生室人员的贴心照顾下感冒逐渐好转。 “这里虽是临时住,但很温暖。我们现在就盼着水退去,早日重建家园!”住在秀山乡观铺村安置点的群众丁文栋说。 经济日报 危难时,他托起落水少年 文字摘要 这几天,在安徽桐城,人们在抗洪救灾的同时,一直都在传颂英雄章季兵的故事。 章季兵是桐城市范岗镇棋盘岭村村民,今年39岁。为救一名落水少年,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湍急的洪水中。少年得救了,章季兵却因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淹没在洪流中。 章季兵英勇救人的事迹传开后,人们纷纷向英雄致敬,桐城市政府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安徽日报 洪水无情人有情 文字摘要 6月30日以来,岳西县五河镇累计降水量达毫米。持续强降雨的浸泡,让山区地表发生松动,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山洪等灾害。7月1日晚10时左右,刚刚转移群众回到村部的茅山村村委会主任王先海接到村民“赶船组61岁的王时民老人报告,屋后发生滑坡,存在安全隐患。他一人在家,需要马上转移。”王先海立刻冒着大雨开车去接王时民。 到王时民家的路是一条村级小路,狭窄且路况差;天晴时就十分难走,此时下雨,夜间行车更加困难。快行驶到赶船组地段时,突然发生险情。为躲避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王先海本能地打方向盘避险。由于山路太窄,汽车翻进30多米深的山谷中。 庆幸的是,附近前来查险的村民及时发现了四脚朝天的小汽车和在车内的王先海。当时,车子已经被泥沙覆盖。车内的王先海被村民发现时,头上被玻璃扎得鲜血直流,手脚也让变形的车体卡住不能动弹。被大伙从泥沙中刨出来的王先海在镇卫生院简单地处理外伤后,仍坚持先去转移危险中的群众…… 安徽日报 为保输油大动脉,党员掘开自家圩 文字摘要 7月7日下午5时,站在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农场圩与怀宁县石门湖相连的圩堤上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水面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水面上不断蒸腾着热浪,水中只有几棵树头上的枝叶随着波浪在摆动。可就在几天前,农民党员、养殖大户方世根还站在这里盘算今年的收成。 7月5日深夜,方世根和这个圩内的经营户们一起亲手挖开了圩堤,让洪水倾泻进圩内的稻田、苗圃和养殖场。“为了保住国家的输油干线,就是有损失也只有认了。”方世根告诉记者。 圩内有6家水产养殖户的多亩养殖水面和90余户居民的余亩水稻等农作物,还有投资巨大的排涝机站。这其中就有方世根将近1亩的苗圃基地和养殖场。为保输油大动脉,在方世根的带动下,圩田的农户都主动提出掘开堤口保管道。随后,大伙和抢险队员们一起亲手挖开了堤坝。 据初步统计,此次直接经济损失达0多万元。掘开后,方世根一家就直接损失万元左右。 “钱没了,我可以再赚,但是这个管道要是破了,造成石油泄漏,就会污染长江,后果不堪设想,再说我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舍小家顾大家,当普通群众的榜样。”方世根平静地说。 安徽新闻联播 新闻特写: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文字摘要 在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农场圩,农场圩堤发生管涌,一旦溃堤,将造成原油泄漏,污染长江。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养殖大户方世根第一个响应,带头扒开输油管道上游圩堤,把洪水引向自家农场,损失超过万元。 安庆市石门湖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共产党员方世根 冲走了我十几年的心血,但是石油管道保住了,长江没有受到污染,我觉得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就应该舍小家保大家。 舍小家、保大家,多么朴实的一句心里话,这也说出了众多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共产党员们的心声。武警合肥支队战士、共产党员汪正宏,六月底刚刚迎来自己孩子的降临,还没来及抱抱孩子,就奔赴铜陵市枞阳县抢险一线。在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广福村党总支书记朱才安,身患尿毒症,十几天来依然坚守在群众转移、险情处置一线。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哪里有险情,有百姓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安徽新闻联播 新闻特写:冲锋在前守护百姓平安 文字摘要 7月13日,安徽卫视18:30安徽新闻联播《新闻特写:冲锋在前守护百姓平安》报道了岳西县茅山村共产党员王先海和桐城市黄甲镇石窑村共产党员李成舟在抗洪抢险中的先进事迹。 人民网 直击安徽洪涝灾区:孤岛不孤圩 文字摘要 年近八旬的周玉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暴雨,“雨太急了,水位一下子就蹿上来了。”周玉培家在安徽省望江县凉泉乡壬辰占村,现在,在这个圩区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农,只能眼睁睁看着田地被淹,家园被毁。 大堤被漫后,村庄变为孤岛,电停了,村民家里的粮食也不够了,随着水位的攀升,洪水可能会危及他们的生命,为此,凉泉乡做出了紧急转移灾民的决定。 在转移现场,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还看到了很多主动来帮忙的人,他们中不仅有党员、干部,还有村民、教师、司机,扶老人、背行李、开车子……他们步履匆忙,都是为了早点将灾民送到安置点。 还有一位村民,他自己划着小船,一趟趟地去孤岛上转移群众,一天来回十余趟。 其实,孤岛,不孤。 新华网 航拍安庆灾情 文字摘要 今年7月以来,新华网对我市宿松、桐城、怀宁、潜山、岳西、太湖等县市区的灾情进行了连续航拍。 向至今仍奔波在防汛抗洪救灾 一线采访报道 的新闻工作者们 致敬!! 北京中科曝光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zx/78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