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音乐、慢生活,这些词语似乎是城市人群的梦想,然而在合肥市崔岗,一个普通的乡村,这一切已经成为村里的现实,艺术让崔岗从默默无闻变得闪亮。安徽台记者李子健、吴昊发来的报道: 12月下旬的合肥遭遇上了严重雾霾,天空的颜色似乎固定在了灰色,当夜晚来临时仰望天空,曾经清晰可辨的星星已难寻踪迹。然而就在崔岗村,艺术家方军却依旧可以仰望星空。 “这个地方晚上真的可以看到星星吗?” “可以的,这个地方应该是合肥绿化率最高的地方。” 崔岗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西部,董铺、大房郢水库上游,与蜀山区、长丰县毗邻,先后荣获安徽省首批“森林村庄”、“安徽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谈起与崔岗结缘的历史,方军说:“当时听说有几个搞摄影的艺术家在这里租房子,我们想见见,也是机缘巧合吧,正好这边13年要建艺术村,就和第一批的艺术家进驻了。主要看上了周边环境,有很多的林场,和田野,工业化的影响比较好。” 艺术创作、养自己喜欢的宠物、慢节奏的生活、在崔岗艺术村,和方军一样过着诗意生活的艺术家已经有53位,这些艺术家租下原来的农房,自己动手翻新改造,成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龚孝来就在这里创作自己的陶器艺术品:“在这里你可以完全放松下来,不用想太多的东西,整个节奏都慢下来了。” 推门而入,就能欣赏艺术,甚至坐下来面对面直接与艺术家沟通,这就是现在的崔岗村。那么,一个普通的乡村,如何与艺术结缘呢?三十岗乡党委委员杨洁告诉记者,年6月,艺术家谢泽第一次抵达崔岗村,就立刻爱上了这座村庄,在这里租房开始进行艺术创作。随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这里,爱上这里。“在13年以后,我们区委区政府也是根据三十岗乡定的以“生态、旅游”为方向的这种相结合,把崔岗村打造成为崔岗艺术村,那么我们在13年的时候就签订下来40多户艺术家老师,通过村委会去做工作,租给艺术家老师,然后由艺术家对自己的房子进行改造,政府去做基础设施的投入。” 艺术家的聚集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品味,更重要的是,让崔岗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由于位处水源保护地,无法进行工业化,当地居民的收入一直较低,艺术家的到来,让这里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第一个租房出去的农户陈有云,直接的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我说你租我家房子干么事,他说画画,能带好多人来。现在租房子,一年到头能搞1万多块钱,每月村里搞一次集市,好多艺术家在那画画,来的人多了,卖卖东西,不都能搞点钱吗。” 自年11月开村以来,崔岗艺术村先后举办“生生不息—艺术与设计展”、“诗意的权利”、崔岗艺术节暨首届崔岗论坛、崔岗手工市集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艺术崔岗”更实现了原住民和艺术家和谐共生。杨洁:“我们把艺术家叫新村民,(原住民叫)老村民。老村民在这都是有孩子有村的,他们在这也能近距离的接触一些艺术熏陶,可能足不出户就能在租房子的老师那看到画画、摄影作品。崔岗艺术村的老师和古城小学做了公益结对,帮助学校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比如庞敏教木工,胡灵老师教画画。大大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提升。” 3年的时间过去,艺术给原本寂寥的村落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形成了独特的引领城市近郊农村转型升级的“崔岗现象”。下一步,崔岗将高规格建设艺术展览馆及咖啡屋、书吧、茶吧、酒吧等,并在崔岗文化创意区建设王大郢音乐小镇、谭郢-袁家村、体育小镇,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创意村。杨洁:“我们的崔岗艺术馆在年12月9号开标了。你们明年来的时候,我们整个游政府投入,但是会引进商业化资本运行的占展览馆就能对外了。另外,音乐小镇在12月10做了对外的演出,它的基础设施的1期已经构成,2期,3期将在年基本完工,那么这样,第一个崔岗大郢是文化产业,音乐小镇是音乐产业。” 在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如何转型,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崔岗让“艺术介入乡村”,乡村也变得很文艺范。崔岗的发展跟艺术家个性有关,乡村、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种全国独特的崔岗艺术现象。《新闻瞭望》观察员费英凡的点评: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127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