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年12月24日

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40号),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行动要求

(一)总体思路。围绕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宽带安徽”建设,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新业态,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有较大影响力的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高地。

——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年,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5%,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上升。

——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到年,互联网在促进工业、农业、能源等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培育和壮大一批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产业和新业态。

——互联网对民生服务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到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电子商务、医疗、文化、教育、交通、旅游、金融等民生领域应用更加丰富,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公共服务便捷高效。到年,互联网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可以在网上办理的政府权力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互联网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卡实现“一卡多用、全省通用”。

二、重点行动

(一)“互联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创业创新载体,推进开放式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1.创业创新服务专项。打造创业服务云平台,统一发布省相关部门创新创业政策,增强创新创业信息透明度。鼓励各市建设集创新政策、行政服务、创业辅导、交流培训、孵化培育、创业融资、知识产权质押、上市辅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政策和服务全覆盖。

2.创新创业载体专项。支持创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开发区、工业园区依托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和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将孵化业务向前端延伸、向后端扩展,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孵化体系,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智能家电和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3.开放式创新专项。鼓励各类创新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部分设计、研发任务分发和交付,促进成本降低和提质增效。支持有能力的大中型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的制造需求。鼓励中小制造企业通过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运维体系,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维成本。

(二)“互联网+”制造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供应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负责)

1.智能制造发展专项。重点在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电等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在平板显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高性能医疗设备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和产业化项目,积极打造工业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到年,两化融合总指数达到9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到55%。

2.互联网定制培育专项。重点在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规模化个性定制示范工程和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工程,实施客车柔性制造、家电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公共服务云平台等重大项目,到年,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得到普及,产业链协作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家左右规模化个性定制示范企业、家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企业,协同制造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平台用户企业达到0家。

3.制造业服务转型专项。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为产品优化升级、生产组织、售后服务提供决策支撑。重点在智能电网、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开展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试点,实施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过程优化等项目,到年,培育10家左右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

(三)“互联网+”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发挥我省智能语音和机器人技术优势,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产品、机器人和智能终端领域的广泛应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负责)

1.智能语音发展专项。依托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提升语音技术水平,在汽车电子、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交通旅游、家居生活等领域拓展应用,形成一批满足行业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创新语音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培育智能语音相关产业。支持合肥市创建智能语音产业基地暨“中国声谷”。到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机器人发展专项。加强互联网、智能感知和控制等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以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带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建设芜湖、合肥、马鞍山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重点实施焊接、喷涂、装配、码垛工业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等重大项目,到年,整机突破00台。

3.智能终端发展专项。充分发挥家电大省的规模优势,鼓励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集成创新,开发具有“三网融合+高清互动+智能控制”功能的新型数字电视和以智能移动设备为控制终端,多品种兼容、互联互控的智能家电产品。加快完善产业链,推进滁州、合肥等市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开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新产品。到年,智能家电产业成为我省重要支撑产业,可穿戴设备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开拓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省农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供销社、省通信管理局等负责)

1.农业物联网示范专项。大力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逐步建成覆盖主要农作物的大田农业物联网。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试点,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广一批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引领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到年,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达到个。

2.农副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专项。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实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132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