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副刊的历史与报纸的历史差不多一样的久远。没有副刊的报纸是不完全的报纸。

副刊的基本性质是文化。从总体上,它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文情怀。鞭挞假、恶、丑,自然与此毫无二致。

副刊这个传媒平台,可以满足广大读者审美、思考、获得知识、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

一个副刊版面,总是浮游着郁郁葱葱的文化氤氲。文化人视之为精神家园,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那里驻足、盘桓、休憩、赏景、放歌,乐在其中。假如有幸从中觅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上好之作,就会心旌摇荡,以至从灵魂之井深处汩汩渗出些许感喟、顿悟,此刻,实际上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拜谒。在诗意日渐消解的今天,在夜阑人静、心灵空明之时,我们在灯下展读副刊美文,静听心灵的问候,好不舒坦。

新闻是报纸的红花,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则是亭榭回廊。如是作比,说明副刊是新闻纸的有机组成部分。

故而副刊亦堪称别样的新闻。一般来说,副刊并不是直白地报道社会发展的主要事件,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所提供的文本展示的这一个个细节也是自然流露着当时的社会情绪、公众意识,与时代精神相呼应,反映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说到底,副刊是以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新闻的形式,为历史提供一份证词。鲁迅的《阿Q正传》、《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分别发表于年12月4日至年2月12日北京的《晨报副刊》和年5月5日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出路》第11号上,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里的绝大部分作品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宗福先的《于无声处》(独幕话剧)和卢新华的《伤痕》(小说)都发表在上海《文汇报》的副刊《笔会》上,试想,这些作品在时代前进的节骨眼上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真是振聋发聩,具有莫大的信史价值。

社会进步的大潮在推动着副刊的发展。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使副刊的多样化成为必然。副刊为我们留下了时代的侧影。

2

副刊的内容一般为文、史、哲这个大类,占有更多篇幅的是文学作品,所以,有人习惯地把副刊称为“文学副刊”或“文艺副刊”。如果能在副刊版面上读到一点充满思辨力量的哲思小品或具有一定深度的“读史札记”(或精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评析),也是十分欣慰的。副刊更不排斥其它艺术作品,如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篆刻作品等,因为它们为副刊增色许多。

魏紫熙山水画

副刊是优化文化生态的一个园地,它应该拒绝不良文化倾向,坚守精神要塞,举起引导读者上进的精神灯火。副刊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精神,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mt/103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