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的创新突围》,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家都感受到有很多问题,怎么让中国经济走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创新突围。

我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假如有一个富经济体,有10万块钱的资本,一共人;一个穷经济体,只有10元的资本,0人。

如果这两家分开过,无非就是一家过好日子,一家过不好的日子,但是一起过会怎么样?会形成一个大经济体,这个经济体里有3人,的资本。资本和劳动力会重新配置,这就是我们今天,世界经济所有问题和机会的来源。在原有的富经济体中,我有1/的机会争取10万块的资本,人均产出很高,生活水平很高,换句话说,成本很高。但是现在,我跟3人竞争这,世界变得跟过去不一样了。

把这个简单例子还原成全球化中两个国民经济体的关系:一个发展水平高,一个发展水平低,我把它形象表述为叫两个海平面:

比如说年,我们是低海平面,人口众多,资本稀缺,穷,人均年收入是多美元;高海平面是美国,人均年收入是1万多美元。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两个经济体是隔离的。改革开放后,两个经济体打通了。

你想想,人均年收入相差几十倍的两个经济体一旦打通,会发生什么现象?高海平面的资本和技术往下走,因为它是逐利的,如果到稀缺的地方去,回报会更高。还有一个现象,低海平面的大量产品出口。资本、技术跟廉价劳动力结合,我们的产品很有竞争力,“穷”这个字,不开放就是穷,一开放就是成本低的竞争优势。

所以,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发展起来,关键是三个因素:

第一,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我过去研究农业,经常犯愁的是这么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办?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他们拉到市场?一改革开放,问题都解决了。

第二,改革降低了中国的体制成本,开放使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光成本低、人力便宜不行,不能自动变成产品,如果思想不解放,体制不改革,就会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所以中国经济能起来的第二条重要经验就是改革,11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解开手脚,动员大家一起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

第三条很重要,就是中国人善于学习。即使体制、劳动力、土地都便宜,产品还得有质量,质量靠什么来?学习。

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所以啥也不会干。我从小到大用暖水壶,几十年铁壳不变,一个东西造了就不改了,怎么会把东西越做越好呢?

所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看什么都新鲜,会琢磨,开始是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必经的阶段,没什么丢人的,后来自主研发,这都是得益于中国人爱学习。包括中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是很大一个数,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后来能起来的原因。

所以,中国就是靠这三个要素起来的,曾经穷得不堪回首,只要一开放,有信息来,有技术来,有机会来,有市场来,经济迅速腾飞。

经济学家圈点评:此部分演讲是周其仁一贯的观点,改革开放将世界拉平了,不算什么新观点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立足,成本还是最大的优势。但是世界竞争,不只是成本这一项。MIT商学院院长斯隆说,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

中国从年到8年连续30年,平均GDP增长将近10个百分点,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年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我是毛泽东时代的人,下乡在东北农村待过十年,十年都没有用热水洗过澡,这一代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这些变化当然会引起全世界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mt/114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