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公民与政府 考向一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1、考纲要求: (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3)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 2.命题规律: 本考点为高考的常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不排除主观题。复习中,要注意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年高考,有可能结合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例,特别是网民的具体行为,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的三个基本原则。 (·全国新课标卷I)《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D 依法治国的意义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解答政治生活的的试题,一定要分清主体,到底是政府、政党,还是人大或者人大代表,分别从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角度来理解依法治国方略。本题可以转化为非选择题,从不同的主体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复习备考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天津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D 在我国,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公民与人民有区别,不能等同。①表述错误排除;根据题意“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说明了人民和法律的关系,②符合题意入选;也说明公民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④符合题意入选;本题是中共中央的决定,主体是围绕党分析的,题意没涉及政府的行为,也没涉及以德治国,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答案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浙江卷)从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贯彻 ②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③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④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A 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为什么: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注意从坚持民主职能和坚持专政职能两个方面理解政治保证。) (3)怎么办: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主,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和我国政府的权威性;决定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 内容 含义 意义 注意的问题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必须年满十八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政治自由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自由是相对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 监督权 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②注意区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与“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表现。 3.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 原则 要求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②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国家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保障和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③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坚持有序参与的原则 ①遵守法律、规则、程序。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③坚持党的领导 (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微博大V”指在微博上十分活跃、“粉丝”数超过10万的“公众人物”,对于“微博大V”们来说,传播网络舆情尤其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因为() ①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③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A 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活动准则 (届福建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当前,网络暴力时有发生和蔓延之势。频发“爱国之文”驳斥“抹黑中国论”的网络作家周小平最近遭到少数极端网民无端指责、谩骂。我们不禁要问:爱国本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为何现在却成为一个问题,以致公开表达爱国情感竟成了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这告诉我们() ①有理有据地坚持国家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②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是有序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 ③公民主动地履行政治义务是行使政治权利的前提 ④加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D 考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政府的职能。 (届福建龙海市浮宫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