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7391177.html

记者:冯彪李净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ID:nbdnws)

又到年底,北上广深的空气里都洋溢着跳槽的味道。很多人还会把心里一个老旧的念头再想一遍:要不要逃离北上广深?

要说这个问题,吐槽的人那也忒多了,他们是这样说的:

离开的理由留下的理由

搁置争议,咱们先来看看发达国家的近几十年,人口是如何迁徙的。

美国的民众超爱大城市,从年到年,生活在大都市的美国人大幅增加,占美国全部人口的比重从50.9%提高到83.7%。

美国各城市房价随着人口迁徙也不断上涨,最终在年达到顶峰,随后爆发次贷危机,房价惨遭腰斩。

日本的民众也超爱大城市,近70年来,生活在三大都市圈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目前超过一半的日本人都生活在三大都市圈。

数据显示,经济增速越快的时期人口向大城市迁徙的速度也越快。当经济停滞或负增长时,人口仍未停止向大城市迁徙,但速度明显放缓。

日本大城市的房价也随着人口的大规模迁徙而飙升,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暴涨,房价泡沫被刺破,于年达到顶峰,随后房价暴跌超过一半!

其实,全世界的吃瓜群众都一样,小地方的人都喜欢搬到大都市去住,因为那里有高薪的工作、健全的教育医疗,还有第一手的信息和高大上的资本,外加与更多的高富帅社交。

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前四大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都超过了10%。

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话说中国的大城市已经很多了,全世界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共有36个,中国就占了9个,如此高的占比是否说明中国的人口迁徙已近尾声?

回答是NO!

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极高的经济增速,无论是人口总规模占比还是人口密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比明显偏低。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5.2%。

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们的主题,答案已经出来了: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城市化空间还很大,未来仍将有大规模的人口向一线城市迁徙。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北上广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已经很庞大,容纳能力快触到天花板了。而国家对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态度是控制发展,在此背景下,年上海的人口甚至开始下滑!

那么,作为90后00后的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才能享受到新一波城市化的人口红利呢?

这里,首先普及一下“齐普夫定律”:

国际上有关城市规模的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大小排序,则城市规模与其位序成反比,即任何一个城市的位序与其人口规模的乘积等于一定区域内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

按中国实际情况看,假设只有4个一线城市的规模布局,需要超过座城市才能容纳6.4亿的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仅43%,并且,如果一线城市人口规模不加以限制,很容易推高中心城区房价,放大房地产泡沫风险,日本就是先例。

其实说到这,核心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逃离北上广深,而是中国的一线城市数量太少,不够用了!

怎么办?两位经济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再打造4个一线城市,于是中国的人口分布就变成了这样……通过设置六级共座城市,共能容纳9.6亿人,占目前总人口的70%。

还没完,好人必须做到底,送佛一定送到西!

中国的一线城市扩容,哪些城市有望入围呢?从人口、创新、经济和房价四个方面的指标衡量城市,还要选取那些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关键节点城市,快根据下面的图表去看看你所在城市的排名吧。

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忙活了半天,这个研究结论关系到你的后半生,异常重要!

综合考核各项量化指标与节点城市,具备成为一线城市基础的城市有成都、天津、杭州和武汉,而有望成为准一线城市的包括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

北上广深没赶上,第二批一线城市的成长一定要分享,特别是当中国的人口红利接近尾声,尽快搭上城市化的快车,就是咱们的明智之选!

结果出乎你的意料么?你心目中的新一线城市都有哪些呢?欢迎留言交流!

补充阅读:没有一个人才,会因为高房价逃离北上广深

作者:振强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ID:mydcyjy)获授权转载

越是优秀人才,越是涌向一线城市,二线遭遇“挤出效应”

一西安名校毕业生流入北上广深,郑州大中专生多留在本地?

前段时间,明源君和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郑州的房价疯了一样上涨,西安的却涨不起来。

有个人提出一个观点说,那是因为西安的名校云集,大学生一毕业就杀到了北上广深,如果是情侣的话,还带走一个本地的,人才都跑了,自然很难涨。而郑州和河南一些地方的应届毕业生杀到一线城市没竞争力,只能留在本地工作和结婚生子,拉动一系列的消费,比如对婚房的需求,对学区房的需求等,房价自然就暴涨了。

这个观点容易拉仇恨,也有点偏颇,不过明源君觉得,这也说出了部分原因。

过去8年里,西安和郑州的房价差不多(如下图)。常住人口的数量差不多(截至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约万,西安市的常住人口为.76万人)郑州和西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也差不多,都是80万的样子。可是,最后留下来的人数差距却非常大。西安的名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往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往北上广深冲。而郑州的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都留在了本地。

造成的结果是,过去八年郑州市新增在校小学生近23万人,西安才增长不到2万,郑州市西安的11.5倍。同期,郑州新增人口万,西安才增长19万!

道理还是那个朴素的道理,同一时期,郑州房价增长得比西安要快,是因为导入了大量的人口。而且,导入的不只是看数量,还要看质量。导入的人口,普遍年轻、充满活力,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生产效率高。懂得列昂惕夫反论的人,应该很容易明白这一点。打个比方,美国人口比中国少,但不见得劳动力匮乏,因为其劳动生产率高,一个顶几个。

二房价反正都贵,留二线还不如到一线,二线遭遇“挤出效应”,厦门经济系的40个毕业生,基本全到了一线城市

明源君认为,今年以来,南京、苏州、厦门、郑州房价的暴涨,使得一些区域的房价已经逼近一线城市,而薪资水平等却还远远落后于一线城市,这会造成挤出效应。

也就是说,既然在一二线都买不起房,还不如去一线薪资更高的城市打拼,希望更大一些。

厦大丁长发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厦大今年经济系毕业的40多名研究生中,仅有2、3个留在了厦门,其中一名是因为进入了公务员系统,剩余大部分都到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就业或进一步求职,以期获得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多就业选择机会。

原因显而易见。年厦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其中,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工)平均工资元,月平均工资为元。而《年冬季全国20城平均薪酬排行榜》显示,北京的平均月薪为元,上海为元,深圳为元!

根据QQ大数据,厦门的年轻指数为73,年轻人口新增率仅为18.09%,而年轻人口流出率则高达37.26%!挤出效应已经很明显!当一座城市的房价和工资都留不住年轻人的时候,还有什么希望呢。更可怕的是,越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流出得越凶。

产业结构短板和过高的房价将造成部分二线城市高质量的年轻人口被挤出,蓄水一线城市。

而根据高盛对24个大规模经济体的面板回归分析显示,40~50岁年龄段人口占比的上升将带动全国资本流动方向转为净流出,净流出的影响将在这部分人群60多岁时见顶。这意味着,失去年轻人的城市,就意味着失去未来。

明源君再次强调,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人口的增减是最基础的指标,长远来看,人口才是房价坚挺的基石。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经过暴涨之后,确实处于高位,风险加大,投资需谨慎。但若自住,且能承受的话,依然是最好的选择。相比之下,这些城市的年轻的人才还在不断涌入,而且不会轻易离开,房价不涨都难!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104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