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赵小兰祖籍上海,年生于台湾。父亲赵锡成是“华人船王”、美国福茂集团的创始人。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华裔女性赵小兰出任美国交通部长一职。

从履历与能力上看,赵小兰实为美国交通部长的不二人选。

赵小兰先后服务于里根、老布什、小布什三任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她创造了是美国历史上华裔的多个第一:首位华裔内阁,首位亚裔女性内阁,首位二度入阁的华裔。

年,赵小兰在父亲的航运公司工作,出版了一本关于美国造船工业的专著。

年,赵小兰成为“白宫学者”,在总统幕僚中担任交通运输及贸易方面的工作。

年,赵小兰出任美国交通部海运总署副署长。

年,赵小兰出任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

年,赵小兰出任美国联邦交通部副部长。

年,赵小兰被小布什任命为劳工部长。

年纪轻轻便跻身高位,赵小兰上任后接连以英明果敢、运筹帷幄解决了多项重大危机,让人刮目相看。

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杰出的华裔女性,是在8岁时,跟随母亲,以难民的身份乘坐一条破旧的货轮,在海上颠簸了一个多月才到达美国。

当时全家人挤在纽约皇后区一个一居室里,除了已来美国3年的赵锡成,其他人都不会说英语。赵锡成同时打3份工,还要教女儿英语,日子过得很艰难。

从一个移民美国时连英语单词都不会的小女孩,到最年轻的“白宫学者”,赵小兰凭借自信、乐观,不断敲开机遇之门。

从“难民”到“政坛传奇”,赵小兰无疑就是“美国梦”的代表。

她的“美国梦”,不是躺在“华人船王”父亲打造的“金床”上得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自己奋斗创造的。

这一切,都离不开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她母亲的教育。

(赵小兰与父母旧照)

赵小兰家有六姊妹,个个不让须眉,学有专长,晋身主流,各有建树。

6个女儿全都出自美国名校,其中有4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小女儿安吉仅用3年时间就以特优成绩从这所世界著名大学毕业。

(赵小兰家庭旧照)

她们的父亲赵锡成说:“我这个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儿管得好,都是妈咪的功劳。”

她们的母亲叫朱木兰,是安徽滁州人。她将六个女儿都培养成才,一生以先生、孩子为自己的事业。

她常说:“我们给女儿的嫁妆不是金钱,而是教育。”

优秀教养的言传身教

赵小兰在题为《平凡与伟大——献给我的母亲朱木兰》的文章里写道:“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母亲,我幸运地成为她的大女儿。许多年之后,她又相继成为我们姐妹六人的母亲。我叫小兰,就是源于母亲的名字。我是她的一部分,将传承她的血脉和精神,直至终生。”

母爱是什么?从赵小兰多次回忆母亲的口气中,可以感觉到:父亲赵锡成为女儿构建了一所遮蔽风雨的房子,母亲朱木兰就是房子的基石,它不显露,但支撑、呵护着6个女儿的成长。

赵小兰还在台北居住时,父亲赵锡成一年有九个月出海在外,在船上服务。家里的大小事,全靠母亲朱木兰一人打理,虽然赵先生的薪金比别人优厚一些,还得靠太太勤俭节约过口子,包括使用不易起火的煤球烧火煮饭。

初到异国他乡,朱木兰是操持家务的一把手,怎样把有限的美元变成全家丰衣足食的日子,她从来不说,以免扰乱全家大小苦苦挣扎的宁静。

赵小兰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样从容不迫,为全家准备可口的三餐,家里干干净净,总是萦绕着一种舒适温馨的氛围。

(赵小兰母亲旧照)

赵小兰赴美一年后,入境随俗,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妈妈完全赞成女儿的这个愿望。

于是赵小兰邀请了许多同学,并和妈妈做了精心准备。

可是那天晚上只来了两个同学,她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母亲的心灵感应着女儿的心灵,她不动声色,照样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生日蛋糕,照样唱生日快乐歌。

朱木兰女士就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输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方式。

赵小兰概括母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母亲让我们爱惜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尊严,让我们保持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要为更美好的事物奋斗。因此,面对男孩子或者其它什么人,我们都不会示弱。我们要自重,言行得体,不做让自己感到难堪的事情。母亲让我们清楚地懂得,我们来自一个有教养的家庭,要仪态端庄,举止正确。”

取中西方教育之精华

  

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长后,对母亲说的一席话令人回味:“妈妈,也许现在别人对我的看法不一样,但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我还是原来的我。相反,我认为还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只不过是我运气比较好而已。”

当了部长,赵小兰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赵小兰,这就是母亲的影响。

朱木兰的教女有方,传到了老布什总统的耳朵里。有一次,老布什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夫妇和他们的6个女儿,特地对夫人芭芭拉提起,要向朱木兰学习。

朱木兰取中西方科学教育之精华,在中西文化和人生交叉的坐标中选择最佳点,中西合璧,因材施教。

她自我总结说:“我对孩子是严而不苛。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尤其要以身作则。比如她们年幼时,晚饭后,父亲在处理公务,我就让她们做功课,大家都不可以看电视,父母也一样。后来家庭富裕了,家中人多,请了个佣人,但我要孩子们必须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年轻人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各自分担家务。”

(赵小兰一家)

每逢周末,母亲要求女儿们一起做家务事,包括整理园中花草、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口那条宽36米长米的柏油车道,都是由小兰的父亲带领几个女儿一尺一寸铺设而成的。

在母亲的管教下,每个女儿的内务,自己管理,从小临睡前,自己拨好闹钟,准时起床,赶校车上学。

他们家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父母请客,女儿们不上桌,但一定出来见客,并为客人上菜、添饭。

朱木兰说:“人生并不是‘读书’便足够的。在招呼客人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可以让孩子从中学到许多待人处事的道理。”

“我的先生常对女儿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作辛苦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休息吗?”

教育子女:一个是爱,一个是严

对女儿爱而不娇,严而不苛。

赵小兰的母亲既注重传统中国“忠孝节义”儒家思想的教育、和中国固有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注重通过西方民主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们获得共识,使孩子遵守与父母间的协议和共识,渐趋智慧和成熟。

三女儿赵小美结婚,晚上亲友们到赵府吃宵夜,赵小兰亲自为大家盛饭,她的大姨父张祥霈先生打趣道:“今天这碗饭价值连城,真不敢当,有劳副部长(当时任联邦政府运输部副部长)来端饭。”

家规如山,持续至今。

还有一条家规,女孩子在外面的花费,要拿收据回家报账。

赵小兰念大学的学费,曾向政府贷款,暑假时打工赚点生活费。父母常对女儿说:“我们主张俭省,但如果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这种方式的家教,目前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已很少见,朱木兰始终肯定它的作用。

对女儿的教育,朱木兰总结了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严。做到这两点而不偏离,谈何容易。

朱木兰很注重培养孩子们从小学习做事锲而不舍的精神。

小兰在台湾读小学时,所住的小区停电,朱木兰为女儿点上蜡烛,像平时一样看着小兰完成当天作业才休息。第二天,全班只小兰一人交得出作业。

甚至在赴美当天,全家需要下午从台北赶车到高雄,上午小兰照旧背着书包按时到校读书。

她从小培养每个女儿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是”与“不是”,总是循循善诱加以启发,让女儿们自己做出判断和结论;也不以封建家长的高压姿态面对女儿的不同观点,而是和她们展开民主的辩论,让各自在辩论中明白事理、辨白是非。

以身作则,50岁上大学拿学位

  

50岁那年,女儿们都已长大成人,朱木兰决心要上大学拿学位。她说:“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坐在一个个教室,到同一个饭厅去吃饭,那种返老还童的感觉,真好!”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她选的是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的硕士班,期限两年。两年的时间,朱木兰像个年轻的学生,从没有误过一堂课,甚至从未迟到过。

有一次纽约大风雪,朱木兰仍然从纽约上州威彻斯特郡家中开车到纽约市内的大学上学,最后发现课堂中只有教授和她两个人。

小女儿赵安吉看见妈妈常常在晚上学习,努力应付考试,劝妈妈不要太辛苦,考不好没关系。朱木兰马上对女儿说:“那不是我的个性,要读书就要深解,做事求学都要认真。”

认真,是赵家全家的个性。赵锡成认真,朱木兰认真,才有赵小兰和她五个妹妹的认真。赵氏家族这一个性的熏陶,是赵小兰及其妹妹们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精神因素。

朱木兰怎样看待她50岁那年开始的就读生涯呢?“那两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女儿们都能照顾自己了,我完成了最大的读书心愿,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朱木兰不赞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在这一点上,她却认同女子要独立自强的开放理念,鼓励女儿们“要与人争,更要与自己争,争平等,争独立,不放弃,不退让。男人能做的事,女士也一定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赵小兰父母旧照)

就在年女儿被提名为劳工部长时,朱木兰却被确认身患癌症。但是这位坚毅而从容面对人生的母亲,却乐观豁达地说:“一个家庭,总会有人生病的。你们都有事业,都很忙,若必须如此,还是我来生病更为合适。”

年8月2日,朱木兰因病在纽约去世。

布什总统在唁函中称赞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满深爱的母亲。她的精神和宽容给孩子们和知道她的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我母亲极能启发人性、鼓舞人心。她积极乐观,并深信无论性别,敎育在造就世界领导人方面至关重要。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母亲总是向我们强调,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而且要对人仁慈慷慨。”——赵小兰

赵小兰的母亲将中国传统的孝梯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个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透过沟通后产生的共同意识,达成期望的目标。

这是中西方教育的完美结合:取两者之长,融汇贯通,完成了一次中西方教育的完美共鸣!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美国首位华人女部长,也是最新一任交通部长赵小兰的演讲——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本文转自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114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