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会务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多名人大代表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名,因事、因病请假11名,实到代表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执行主席是:刘殊、戴瑞、林启友、魏正文、程雪涛、易茂林、刘金星、荣正发、徐胜、王家寿、刘凌晨、张由文、齐登树、李家洲、陈时埂。市委指导组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剑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大会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启友主持。 8点30分,林启友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国歌。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戴瑞同志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年和五年以来的工作回顾;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三、年主要工作安排。 戴瑞在报告中指出,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史上罕见的特大汛情,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经济社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22.94亿元,突破20亿元大关,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63.5%,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以上数据均包含郑蒲港新区)。 戴瑞指出,一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在经济总量、发展引擎、转型升级、城乡环境、文旅事业、抗洪抢险、民生保障和政府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面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实际行动呼应了广大群众和各位代表的诉求与关切,这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全县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 戴瑞在回顾本届政府五年来工作时说,五年来,我们肩负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肩负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肩负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在建设美好和谐幸福新和县的征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至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抢抓区划调整重大机遇,全面落实“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实现长足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优先,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大力践行“工业强县”战略,推进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城乡建设管理”,着力打造合理布局、精致大气的生态历史文化名城。扎实开展“四城同创”,全面实现“一年有变化,两年大变化,三年变个样”。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群众生活更加富足。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亿元,连续四年荣获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县表彰。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成“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等编制,清理、合并审批事项47项。同时,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四清一建”、机关效能、安全环保、安全生产、军民融合等工作。 戴瑞说,我们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体量不大,工业支撑不强,特别是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数量偏少;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尚显不足;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欠账较多,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戴瑞说,未来五年,是我县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攻坚期,是实现“进十争百”目标的冲刺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戴瑞说,今后五年全县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落地生根,努力实现“进十争百”和打造合理布局、精致大气的生态历史文化名城两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美好和谐幸福新和县建设新局面。 戴瑞说,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坚定执行“十三五”规划,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擦亮滨江产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蔬菜之乡、生态休闲胜地四张名片,努力建设成为全省前十的经济强县、全国闻名的文化强县、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县。一是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突出区位优势,建设滨江产业新城。力争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超亿元,年均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亿元,年均增长19%;战新产业产值再翻一番,跨上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8%,努力实现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二是持续推进城市品位提升,统筹城乡发展,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坚持规划引领,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四大工程”。力争用五年时间,创建成为全国园林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级生态县。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实施“文化+”战略,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让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三是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提质增效,做强中国蔬菜之乡。力争到年,创建成为全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由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同时,突出品牌建设,擦亮“中国蔬菜之乡”金字招牌,力争在蔬菜品质、产业水平、品牌美誉度等方面赶超寿光,领先全国;四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狠抓安全环保,打造生态休闲胜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全域大景区建设“一个目标”,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组团发展、错位发展“四个发展”思路,努力建成长三角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和生态休闲胜地。 戴瑞说,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总体要求,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九次党代会以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盯“进十争百”目标,加快“三个强县”建设,落实着力加快发展、着力保障民生、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转变作风四项任务,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环境美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和县建设新局面。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安全生产等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以上数据均包含郑蒲港新区)。 戴瑞说,为实现上述目标,县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立足科技抓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创改”;要立足产业抓创新。把项目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要立足服务抓创新。把服务企业作为永恒主题,坚持做好摸清实情、兑现政策、简政放权“三件事”;二是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打造城乡建管升级版。要启动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和实施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着力提升规划建设水平。要稳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智慧城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好人”精神,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确保通过省级文明县城评估验收;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好生态建设组合拳。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大力实施生态强县建设行动计划。突出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坚守安全环保底线,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四是坚持开放带动,着力搭建对外合作新平台。要抢抓机遇,深化区域合作,主动“向东看”,做足“宁文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围绕战新产业和主导产业,继续发扬“拼命招商”精神,以“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一套科学办法“三个一”标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要推动园区升级。坚持全县“一盘棋”和“园区主战场”思维,深入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五是坚持共建共享,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要持续改善民生,让群众更幸福。要推进平安建设,让群众更安心。要打造法治政府,让群众更信任。要改进机关作风,让群众更满意。要加强廉洁建设,让群众更放心。 戴瑞最后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迈向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美好和谐幸福新和县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大会还听取了和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听取和县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列席今天会议的有:在我县的市人大代表;在任的县政协副主席及其他副处级干部;县十届政协委员;县政府组成部门党政正职;县委工作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及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县直局以上派出机构、事业单位和部门管理及其它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省、市驻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县预备役及“两院”负责人;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工作机构负责人;镇人大副主席。 (来源:和县人民政府网站) END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114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