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泓冰-12-27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的上海,目前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民已达万人,覆盖了全部社区。

记者从12月26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上海从年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家庭医生“2.0”版,主要在三个方面提升:提升诊断分诊能力,与专科医生相比,诊断分诊是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提升初级诊疗能力,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改革重点是加强以社区卫生诊断为基础的针对性健康管理,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小病、管好慢病”。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说,到年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拓展至上海所有的社区。到年底,力争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家庭。

新一轮改革中,上海推出“1+1+1”签约服务组合试点,居民根据自愿,在与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可再选择1家区级和1医院签约。这一服务机制使市民群医院、准确找到合适的专科医生,还可以享受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便利服务。目前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与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

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上海加大了二、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社区的支撑,比如提出“两个50%”:医院包括知名专家在内门诊预约号源的50%、在预约开放前50%时段内,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放。目前,医联平台开放可预约专家名,开放可优先预约的号源量达12.8万。同时,在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也加大了医院专家团队对社区的支撑。

新一轮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被具体细化为6大类项基本项目,强调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过程管理,指导督促家庭医生“做什么、怎样做”,并过程监管其“做得怎样”,通过大数据手段保证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一方面支撑社区诊断,如基于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慢病高危人群筛查系统,让健康管理实现连续、动态、个性化。推动社区与市、区、医疗机构、医保之间的信息同步,减少重复检查、支持预约转诊等。同时,家庭医生服务水平与评价、绩效、分配相挂钩。

翁铁慧透露,目前上海共有全科医生约人,比例达到2.45名/万人口,实现了国家年规划目标。但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对健康管理的需求看,还存在一定的缺口,按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测算,缺口达到人,接近50%。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将其纳入住院医师规培。同时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从3-5%提高到5-10%,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让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116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