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安徽省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nb
12月13日上午,第七届安徽省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进入第二天的论文宣讲,在人文楼A的论文宣讲第六场现场,虽然宣讲时间有限,教室空间较狭小,但是九位研究生还是用PPT正规展示论文,现场气氛轻松,老师点评更像是对话式的讨论。点评嘉宾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崔明伍、安徽大学新闻学系老师周正昂及於渊渊。 (崔明伍老师在做点评)总结一上午三位老师对于研究生论文的指点,通用建议如下:第一点,有研究生做论文时,喜欢拿众多大理论来套自己的主题,防止论文看起来水平低,被人瞧不起,但实际上,学生对于理论的把握可能还不够,没搞清楚理论的原语境,就拿来支撑文章写作,使整个论文理论负担过重,还不如运用一个最相符于主题的理论来做依据,显得更精炼。 第二点,到了研究生阶段,对网络上的资料(百度百科之类)要慎用。崔明伍老师幽默地表示,听说最近谷歌回归了,查资料能用谷歌就不要用百度,能用其他方法就不要用谷歌。第三点,做论文相比冗长的文献综述,更应该将精力放在有深度的正文上。 现场首先是来自安徽大学的李敏同学宣讲论文《在徘徊中觉醒:从媒介生态视角看五四女性解放的媒介呈现》,论文中主要通过对年到年《晨报副刊》和《觉悟》两份副刊中刊载的有关女性的文章利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媒介生态下的女性解放因素。对此篇论文,於渊渊老师首先肯定了其问题意识清晰、分析细致、视野开阔,对研二学生来说很难得。同时她还分享了自己关于再提炼主标题的建议,指出论文媒介生态视角与区域框架之间的小矛盾,时间轴线的缺失和对副刊编委研究的忽略。 苏州大学的研究生李文华带来的是《网络新闻纪实栏目腾讯活着的话语分析》。论文之初,她期望了解《活着》是否真的能够透过“人”去观察其背后的社会与时代。通过对此栏目从配文、照片构图、色彩、景别等多方面分析后,她看到,在人物的选择上,《活着》力图扩大职业范围,着力于平凡的人;在主题的推导上,《活着》节目不仅仅着眼于简单的事实呈现,而是将一些个案引导受众置身于时代背景下进行思考。三位老师对此论文提出了几点看法,第一,论文应该对从栏目多份作品中抽样出5个标题的代表性进行说明,第二,论文对文本结构的微观层面有必要分析而没有分析,第三,以研究《活着》这档栏目做论文的目的意义还需考虑。 安徽大学研究生邹君然宣讲的论文《灾难“故事”:于终点守望在世的力量——基于中国青年报灾难特稿的叙事学分析》对《中国青年报》从年到年之间的7篇灾难特稿,从悲剧的诉说、悲剧的治愈、面向悲剧的力量层层递进对应微观、中观、宏观的层面分析。论文扎实的分析以及整体内容得到了三位老师一致的赞赏,但也提出来了一些小问题。 相比之下,安徽大学研究生林素真因事找人代宣的论文《网络素材的使用对报纸新闻生产常规的影响分析——基于几位记者职业生涯的考察》则被老师指出存在很大问题,首先论文做了大量的文献综述,而正文只有多字,难以体现论文的深度;其次,论文中选择研究的《大众日报》和《齐鲁晚报》,一份是党报一份是晚报,性质不同不能放一起比较,因为党报不会轻易使用网络素材。还有,个人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导致结论的不科学性。最后研究生论坛入围论文统一发表时,可能要做根本性的修改。 此外还有上海大学李秉彝的论文《公共信息传播中的媒介失语与媒介素养的缺失》、安徽大学王玉珏的论文《仪式传播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周航屹的论文《现场演讲式纪录片的精细打造——对〈穹顶之下〉的文本分析》、安徽大学刘超宇的论文《屠呦呦获奖引发中医争议的文本分析研究》和安徽大学高思琪的《〈东亚报〉译文中的“世界知识”图景》宣讲。 作者:陈秀敏 图片来源:安徽大学真知网视觉中心 安徽大学真知网 第七届安徽省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nb 今天是安徽省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开幕的第一天!本届论坛主题为“媒介?权利?表达:新闻传播与网络化社会”,现在就让小知用12张图带你走进论坛第一天的现场吧~「直击现场 Live 」01会场论坛即将开幕 02嘉宾黄仿伦教授致辞 03嘉宾黄楚新副研究员致辞 04开幕全体嘉宾合影 05演讲胡泳教授 06点评朱鸿军老师 07点评芮必峰老师08点评刘勇老师 09宣讲澳门大学·徐敏「现场人员 Person 」认真!记录!摄影!小知说好啦~图片的放送就到这里啦~看完了现场图片,你有没有冲动想到现场目睹盛况呢!明天!人文楼A栋还会有四场论文宣讲,不见不散哟~ 编辑:郑燕霞 图片来源:安徽大学真知网视觉中心 安徽大学真知网 牙龈出血了怎么办婧氏牙膏有效果吗喀什二院神经内科荣获自治区工人先锋号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13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