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将能以“学分银行”即学分互认的形式,打通中职到大专甚至本科的上升渠道。日前,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各市将设立职业学校“学分银行”,中职生们可通过“走课制”在市区内进行多校课程互选。

根据征求意见,我省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各市将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积累与转换信息系统(“学分银行”),构建分级认证服务网络,建立个人学习账号,注册记录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职业实践经历等,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习情况和学分成果的存储、认证和转换,推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相互衔接,实现学习成果“零存整取”。也就是说,通过这个“学分银行”,可打通中职到大专甚至本科的上升渠道,让更多中职生能轻松读大专、上本科。

除了在本校、本专业“修学分”外,今后,我省中职生还能在市区内跨校进行课程互选。根据意见,对于有条件的地市,学校可以探索实行走课制、跨年级制、走校制,允许学生跨学校、跨年级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以实现一定区域内多校间的课程互选、师资互补、学分互认、专业共建、基地共享。

校方还将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在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课程设置、学业年限、学业水平考核、工作经历及工作业绩换算学分等方面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和管理制度。

根据推进“时间表”,从年秋季学期起,省级示范特色学校应在一年级选择部分专业持续开展试点工作。这些学校要将学分制试点工作落实到项目建设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社会培训、校企合作中。

另外,到年,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普遍推开。

相关新闻

安徽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学生可从中职读到研究生

安徽将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等多元主体参与集团化办学,重点打造一批专业化或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成员学校间,学生可接受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教育机会。

安徽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网络配图)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支持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牵头组建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支持行业部门、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围绕行业人才需求,牵头组建专业化或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地方之间、行业之间的合作,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吸收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集团,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集团的整体实力。

鼓励和拓宽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落实和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试招生办法,通过应用型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等培养模式,为集团成员学校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建立并拓宽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建立完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集团成员企业员工接受职业教育提供机会。

按照规划,到年,初步建成3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重点支持一批省级骨干集团建成国家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达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区域和行业全覆盖。(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十二五”教育事业评估结果出炉

总体水平居中部前列

10月22日下午,安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评估情况对外发布。根据评估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教育事业实现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位于中部地区前列”的目标,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和中部地区前列。

数据显示,截止年底,安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考录取率分别为80.1%、93%、92%、40.6%和83.3%,比年分别提高31.6、4.2、12、16.3和16个百分点。

基础教育更加均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据了解,通过颁布实施《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安徽将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民生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增设附属园等形式,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幼儿园所,在园幼儿增幅达84%,新增幼儿教师3.7万名,入园难得到缓解。

同时,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不断缩小教育差距。截止年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由年不足10%提高到85%,全省已有70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数量位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地区第二位。

在着力推进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方面,已投入2.27亿元支持安徽省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个县41所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截止年底,全省省级示范高中达所,比年增加33所,实现县域全覆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安徽还持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点保障孤儿、流浪儿童、以船为家渔民子女等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此外,探索实施“教育券”制度,全面消除42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障碍,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已达90%。

(资料图)

教育保障力度加强教育经费占全省GDP4%以上

年底,安徽省颁布实施《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义务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

“十二五”期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其中,年,安徽省省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03亿元,是年的2.15倍,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2.22%。从年起,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从年的元提高到元。同时,各级财政安排高校化债专项资金36.9亿元,顺利实现高校化债目标。

在教育资助体系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安徽共发放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各类国家奖、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万人次。同时,加快乡村教师补助制度的落实,目前已惠及全省80个县区15.1万名教师,年总金额约3.6亿元。自年以来,全省共投入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安排48个县区、个建设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套,可入住教师人。

高等教育体系成效初显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原则,积极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现有普通高校所,其中,本科高校36所,高职高专院校74所,数量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三。初步统计,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为.1万人,研究生为5.0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在校生数量均位居全国前9位。

同时,致力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变。自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全面转型、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思路以来,安徽省共停招停办本专科专业点个,新增本专科专业点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点占现有招生专业点的63.2%,应用型专业占75%以上。

尤为值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有那些症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43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