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大盐论有幸邀请到南京财经大学周根红老师主笔,写下关于“反转新闻”此篇文章 周根红:南京大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新闻系主任,近年来在《中国电视》《东南文化》《民族艺术》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有论文收入《中国出版年鉴(年卷)》 研究领域涉及文学与传媒、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媒介文化等。 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是指公众态度的反转,某条新闻刚出来时,舆论会把矛头指向某一方,可新公布的细节会使新闻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态度立刻随着新剧情情绪化地摆向对立的另一个方向,被同情的受害者瞬间成为被唾弃者,被攻击的作恶者立刻成为被同情者,度的情绪大挪移就在一瞬间。(词条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反转的是新闻,不反转的是社会人心 周根红 反转新闻是近年新闻领域出现的重要现象。成都女司机被打、云南女导游骂人、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东北农村礼崩乐坏、民警手铐骑车女子、北京天价学区房、安徽患者肾丢失、罗尔带血营销……一则则新闻以反转的方式亮瞎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好不容易鼓胀起愤怒、悲悯和善良,最后发现自己走错了房间。于是,我们批评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控诉当事人对我们的欺骗,大骂商家的无良操守。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这些新闻在没有反转时所形成的舆论导向。 文学上有一个词叫审美期待。大概说的是读者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趣味,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在阅读之前所形成的心理预期。这个词语也可以套用到今天的新闻接受上来,或可称之为舆论期待。也就是说,受众对每一则新闻其实都有着自身的心理预期。如果二者正好能够对上接头暗号,则会产生穿云裂石的威力。扶起摔倒的老人一定是要被栽赃讹诈的,去景区消费一定是要受到强买强卖天价消费的,去宾馆开房一定是男女奸情权色交易的,明星名人一定是要出轨吸毒的,出国旅游一定是要随地吐痰不排队的,双鱼座的人一定是意志薄弱经不住严刑拷打的,孩子他爸一定是隔壁老王的。反转新闻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正是这种舆论期待映照到了我们的内心。只是那些层出不穷超乎我们想象的、没有实现反转的奇葩新闻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舆论期待,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的内容丰富着我们的期待。 反转新闻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舆论期待,更深层次映照的是我们社会不断出现的巨大裂隙。几乎每一则反转新闻都对应着当下社会所热议的话题和焦点。医患矛盾、教育资源不公、高房价、收入悬殊、城乡差距、官民关系的紧张、乡村文明的失落、道德人心的沦丧……它们构成了我们卑微而广阔的生活,成为我们舆论期待的现实基础,成为反转新闻生长的肥沃土壤。当然,这些新闻中所反映的许多社会问题早已有之,之所以像今天这样格外受到白癜风如今最好的手术方法刘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