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溜镇脱贫攻坚

中共河溜镇委员会

河溜镇人民政府

年12月

目录

1、河溜镇概况-------------------------------------3

2、评估期间天气预报-------------------------------3

3、河溜镇脱贫攻坚概况-----------------------------4

4、河溜镇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分村分组计划表---------6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溜花鼓灯---------------7

6、 非遗传承人--河溜镇莲花村花鼓灯老艺人石春彩8

7、河溜特产--河溜小豆饼----------------------------9

河溜镇概况

河溜镇位于怀远县中部,距县城20公里,南临芡河、北靠涡河、西与国营龙亢农场相邻。省道蚌(埠)——阜(阳)阳公路在境内横贯东西;蚌(埠)——阜(阳)——界(首)(南京——洛阳)高速公路在河溜设有出入道口,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捷,定格为怀远县发展副中心。河溜镇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为22.50米,年降水量在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3.5℃,属于温暖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河溜镇是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也是历史悠久的商贸古镇,解放前有“小上海”之美称。

评估期间天气预报

请大家随身携带雨具,道路湿滑,注意安全。

河溜镇脱贫攻坚工作概况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建立起“扶持队”

镇党委、政府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落实。镇党委书记常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亚辉亲自抓、细致抓,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协助分管,定期听取镇扶贫办工作汇报,每月至少一次主持召开镇、村扶贫工作例会,传达上级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就工作开展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镇、村扶贫干部队伍,镇成立5人的扶贫工作站,各村明确了2-3名扶贫专干,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包村包户,层层压实责任。

(二)摸清底数、核准情况,解决好“扶持谁”

经过去年底和今年4月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和 核查工作,严格按照识别标准、识别程序和“五比五看”识别方法,由镇村包保干部一起逐户入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全面张贴公示,依靠群众找出真正的贫困户。建立贫困管理档案,实行“一图一单一手册”,动态管理。年建档立卡户,人。年脱贫户,人。年脱贫户,人。年通过 核查户,人。年将实现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计划脱贫户,人。年、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三)建好渠道、明确责任,解决好“谁来扶”

一是按照“党建引领 扶贫”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镇村党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加强扶贫工作机制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坚持齐抓共管,着力形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二是市、县、镇、村领导、包保干部能够按照要求定期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走访,按照因户施策制定脱贫措施和脱贫时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准确填写扶贫手册、帮扶手册。

三是镇纪检部门每月到村、到户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加强整改。完善项目申报、规范资金使用,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四)因地制宜, 施策,解决好“怎么扶”

按照“五个一批”总体思路,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九大专项行动”,根据贫困户基本情况,逐户逐人帮助研究制定脱贫措施,编制完成“四项清单”、“1+7”脱贫攻坚表,因户因人施策,确保脱贫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扶贫政策 落地。全镇需要实施产业扶贫户人,需要实施就业扶贫84户人,需要实施教育扶贫户人,需要实施健康扶贫户人,需要实施危房改造扶贫户人,需要实施社保兜底户人,需要实施异地搬迁扶贫9户18人。

河溜镇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分村分组计划表

村名

评估时间

组别

需配备车辆

贡集村

12月25日下午

、、

3

康郢村

12月25日下午

2

河溜村

12月25日下午

2

葛山村

12月25日下午

2

倪桥村

12月25日下午

2

褚庙村

12月25日下午

、、、

4

唐店村

12月26日全天

1

劳庙村

12月26日全天

2

毛园村

12月26日全天

、、

3

付圩村

12月26日全天

2

杨湖村

12月26日上午

、、

3

大成村

12月26日上午

1

祠堂村

12月26日上午

2

罗新庄村

12月26日上午

1

永济村

12月26日下午

2

余大郢村

12月26日下午

////

5

街西村

12月27日上午

1

枣林村

12月27日上午

、、

3

莲花村

12月27日上午

//////

7

葛圩村

12月27日上午

、、、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溜花鼓灯

安徽新闻网(   石春彩,出生于花鼓灯发祥地之一、有花鼓灯“灯窝子”之称的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自小拜着名花鼓灯艺术家“小红鞋”杨在先为师。他巧妙地结合了“小白鞋”郑九如和“小红鞋”杨在先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表现形式,并汲取各种戏曲曲调,形成了独特的灯歌演唱形式。

年,石春彩获得蚌埠市花鼓灯“十大 兰花”称号。随后,他又被命名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于年荣获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如今,为了保护和发扬这种传统艺术,当地政府在莲花村盖起了花鼓灯培训基地,并请包括石春彩在内的四名花鼓灯老艺术家给孩子们上课,传承和发扬花鼓灯传统文化。

  花鼓灯起源于宋代,是广泛流行于淮河流域的一种集歌、舞、锣鼓、小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多于农村喜庆节日期间表演,于年被列入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溜特产--河溜小豆饼

相传,元朝末年,旱涝灾害交替,乳名重八的凤阳孤儿朱元璋,小小的年纪就出家当了撞钟礼佛的小和尚。这年冬天,寺庙断炊,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小和尚朱元璋,渡过淮河一路向西化缘乞讨,走到怀远县河溜地界,又冷又饿,两眼一黑,两腿发软,晕倒在路旁。心地善良的庄稼汉葛来安,将小和尚背回家中。为了让小和尚早日康复,葛家老母亲用一斗绿豆磨浆,点制了一竹篮铜钱大小的河溜小豆饼,煮给小和尚滋补身子。绿豆磨制的小豆饼,味甘性平、清热解毒、补气和胃、营养丰富,小和尚食之很快康复。小和尚后来反元起义,夺得天下,当上了大明朝的洪武皇帝,葛家老母亲制作的河溜小豆饼,被誉为“救驾小豆饼”,成为宫廷美食。

另一说,明末清初,淮河岸边擅长磨制小豆饼的民女左某,随夫落户河溜,夫妻二人在集市开了处以绿豆为原料的小豆饼作坊,从此这里就诞生了河溜小豆饼。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百年来,河溜小豆饼以其色、香、味、形俱佳成为地方特色食品,并被人们作为礼物辗转送到上海、南京、合肥、淮南、蚌埠等地。

河溜小豆饼,是筛选颗粒饱满、粒实均匀、光亮的优质绿豆为原料,先用石磨将精选的绿豆破碎为豆瓣,用筛子除去粉状物,以清水浸泡豆瓣数小时,漂去绿豆壳,再用小石磨将豆瓣磨成糊状,以特制的工具将绿豆糊滴在温度适宜的平锅上,再经加热后,直径不过1.5cm左右,厚薄均匀,色泽淡黄,味美清香的河溜小豆饼便出炉了。

热情好客的河溜人民欢迎您!

欢迎您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85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