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和小布一起看新闻

芜湖发布

来源: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记者:赵云涛

导读

这是新形势下砥砺奋进的五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克服诸多困难,战胜各种挑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是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五年。过去五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一五”末的亿元增加到去年的亿元,年均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这是全市人民同心奋斗的五年。在今夏来袭的特大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面前,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日夜奋战抗洪一线,力保全市万亩以上圩口无一溃破;当全国文明城市花落芜湖,多年夙愿一朝梦圆,全市人民欢喜雀跃,这是新时期芜湖新的精神风貌的昂扬,是开放、诚信、务实、创新城市精神的胜利……

高擎创新火炬,让创新创业源泉不断涌流

提到芜湖,“创新之城”的城市名片总是如影随形。自古以来,芜湖就有开拓创新的传统,从炼铁中演化出铁画艺术,改革开放之初开出“傻子瓜子”这朵“报春花”。在“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中,奇瑞、海螺、三只松鼠纷纷扛起创新大旗,不断赋予芜湖新的创新内涵。

近年来,为了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成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埃夫特、中联重机、钻石飞机等一批企业异军突起,太赫兹芯片、智能汽车、生命健康、3D打印等未来型产业加快布局。五年间,全市共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25人,在芜服务院士达24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家、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第一。以之为注脚,我市六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奖,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市。

聚焦有限领域,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

上世纪50年代,芜湖造船,漂洋过海;上世纪90年代末,芜湖造车,驰骋四方;如今,随着芜湖钻石飞机公司的两条轻型通用飞机生产线投入使用,首架“芜湖造”通用飞机即将翱翔蓝天。

这是芜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里,市委、市政府聚焦有限领域,强化项目支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三次产业比重由6.8:63.5:29.7调整为4.9:57.2:37.9。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现代农业机械、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及光电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其中机器人、新型显示产业纳入国家试点。

新兴产业加快崛起的同时,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从未停歇。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个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80%,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迈进。同时,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方特旅游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新华联鸠兹古镇等相继建成。我市还成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统筹城乡,聚力打造现代化大城市

过去五年,随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很多老芜湖人纷纷感慨:“芜湖变得更大、更美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顺利完成了3次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由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构建了芜湖拥江联动发展新格局。我市大力实施城市交通提升六年行动计划,合福高铁、宁安高铁、铜南宣高速相继建成,北沿江高速、商合杭高铁、商合杭公铁大桥、长江二桥加快推进,民航机场、轨道交通等项目正式获批,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五年来,我市抓住国家棚改政策机遇,同步推进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累计改造棚户区万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30平方米增加到40.4平方米。与此同时,城市美化绿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增绿地万平方米,新建扩建9个公园。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框架下,美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治理成效明显,建成85个省级示范村,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芜湖县、南陵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

锐意进取,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今年8月25日,全省全面实施“五证合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在芜湖召开,全省第一张“五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在我市颁发,此举对于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意义非凡。

五年来,我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演绎了一幕幕改革发展大戏,屡屡展现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形象——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共有30多项改革列入国家、省试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金融改革、农村公共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省建立三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开展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流转耕地占承包耕地的比重达65.7%。

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合作。过去五年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加快发展,一批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个,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2.7亿美元,年均增长24.1%。芜湖港成为安徽首个亿吨大港,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年均增长20.2%,跨入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五十强,成为外商竞相投资的“掘金地”。我市还成功纳入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

以人为本,切实增加群众福祉

今天,芜湖城乡群众的获得感,正从有饭吃、有学上、有房住的基本需求层面,向读书免学费、养老不用愁、看病能报销、困难有人帮全面升级。

五年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滚动实施了项民生工程,财政累计投入亿元,是“十一五”的2.8倍。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了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组建了北师大芜湖附属学校、北师大基础实验学校、华师大芜湖外国语实验学校,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基本普及,教育信息化全国领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新建了一院城东院区、中医院城南院区、医院,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市博物馆、规划馆、雕塑公园、滨江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全市累计减贫6万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平安芜湖建设深入推进,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我市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被誉为“芜湖经验”。

同舟共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9月2日,市委常委会听取了《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草案)》制定情况汇报。这是我市获得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专门性地方性法规,对于擦亮铁画这张“芜湖名片”,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来,我市在民主法治道路上阔步前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出台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人大监督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扩展。建立法律专家咨询组,为人大立法、监督发挥参谋智能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25项民主协商计划,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更加凸显。加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统一战线力量不断壮大。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正式获批地方立法权,“六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加强党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五年来,市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双联系”工作在全国推广。坚持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圆满完成,出台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实现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扎实开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加强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巡察、审计监督、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规范全覆盖,积极打造“四用”制度升级版,扎进扎密制度笼子。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探索实施农村小微权力制约监督新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千帆竞发搏激流,乘风破浪谱华章。眼下,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金秋时节里,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正团结一心,满怀豪情,昂首挺胸,阔步向前,书写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的华美篇章。

如果您觉得不错,给小布点个zan吧









































白癜风土方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sh/86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