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家》读者 每周一,由三位评委票选一篇文章,《大家》酬以稿费之外的元奖金,是为星期ONE。 希望提前猜结果的同学,请在周末多刷刷三位评委的微博。 10月,新一组评委亮相:展江、徐晓、冉云飞,让我们一起围观三位的选择。 上图从左至右: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徐晓:作家、散文家。冉云飞:作家,任职于《四川文学》。本周获奖作品揭晓: 权力是什么? 于一些人,注定远离,搞不定也追不来;于一些人,是秀场与向往,夹杂着执念欲望,裹挟着阳谋阴谋道德权色…… 入戏太深,不免分不清戏里戏外。而“台上”“台下”,“上台”“下台”,寥寥几个字,稍变换位置,际遇差别就可供我们玩味。 这一次的星期ONE,是三位老师的共同选择,也是鲜活的权力场浮世绘。 张明扬:被退休之后的赫鲁晓夫同志 提名:3 得分:8 展江:稍不留神,我们几乎忘记了尼基塔·赫鲁晓夫去世已经半个世纪。张明扬的文章,根据赫秃被退休后的若干轶事,以苏俄人的幽默笔调,刻画了一个仍傻傻地心忧天下、却因失势而饱尝世态炎凉、并偶然以意外之举无意吓坏了他的继任者的憨老头,给我们上了一道极权主义和后极权主义社会荒诞和反讽段子大餐。 冉云飞: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张君嗣的《与所亲书》:“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 徐晓:哦,原来如此,不只是我们普通百姓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对什么问题看法都离不开“屁股决脑袋”的法则,就连赫氏这样的大人物也一样。掌控历史的人怎么才能不至于摆脱“要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过? 附,本期其他提名文章点评集: 唐辛子:日本人如何看待抗日神剧 徐晓:从此文所介绍的日本人对于抗日剧的看法,发现日本人虽然迟钝,但还是颇幽默感的。他们没那么叫真,不上街游行,也不砸“中国制造”,而是把中国人民的当成是在娱乐。展江:虽然同宗同源同脸,但现代中国人日本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乐感民族和耻感民族的区分很能说明二者的区别。经过意识形态的操弄,这种乐感无以复加,登峰造极之作大概就是抗日神剧。当这边的一些观众乐翻天时,那边还迟钝木讷一脸茫然呢。谁知过了多久,死去活来的他们终于看出了神剧的玄机。 六神磊磊:如何跟得诺奖的女婿套瓷 冉云飞:这篇文章的确有料很搞,放屁添风,值得一看。中国教育的畸形变态,自在其中。想起自己骂校庆时未免太严肃鸟。 展江:损是损了点,但不得不承认,六神磊磊读金庸以“放屁添风”来挖苦安徽某校“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做法,确为神来之笔。当然,作者比一般新闻评论员的高明之处,首先在于在于信手拈来一堆文学故事和生活真事来编织文章,其次在于其嬉笑调侃的“阳损”手法。 李华芳:早就该得诺贝尔奖的天才 冉云飞:梯若尔的研究领域,我这样的经济学门外人,此前自是不甚了然。但读了这篇文章却能记住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勤奋。 李多钰:一部文艺电影的商业冒险 徐晓:《黄金时代》票房不好,但是评论最多。是不是票房越好的片子越没有话题,像快餐只需填饱肚子不需回味,从影院出来就可丢到脑后?好莱坞电影史上的经典片可是被人们几十年常谈常新呢。 附—— 关于《星期ONE》评委制度的规则 1.每月固定由三位评委负责《大家》万元稿选定。 2.每周五,《大家》官方微博会公布入围的10-15篇稿件,并 到评委。3.每周一上午之前,每位评委选择自己心目中的万元稿,在微博上进行点评推荐。每位评委有三个推举名额,分为A/B/C三个级别,各计3分、2分、1分。 4.每周一下午,编辑部根据评委推选得分情况,选出最终获奖者 5、若评委票数分散,导致没有任一篇文章分数高于4分,则本期万元奖,编辑部有可能按轮空处理。 活动解释权归属《大家》主页君所有,有意见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