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共产党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民生工作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从解决好这些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为我们指明了民生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岁末将至,盘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成就,民生改善是人们最温暖的感受。走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生工作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给13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迈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站在新的起点上,人民群众对收入稳步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改善、优美环境和洁净空气等有着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谋划解决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民生问题,就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具体举措,表明了党中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坚定决心。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解决好民生问题,发展才有更足的动力、更强的后劲。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可以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为社会提供稳定预期的“定心丸”,为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打造“发动机”。这是顺应发展大势、符合群众利益的大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 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要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起来。稳中求进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稳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不敢作为,而是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着力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抓住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牛鼻子”,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才能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要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审视民生难点问题,从“择校热”到看病难,从雾霾天气到“舌尖安全”,无不反映出这些方面公共管理和服务存在的短板。“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只有围绕民生需求找准工作着力点,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供给侧发力,才能适应群众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满足民生需求。 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要把加强顶层设计与调动基层积极性结合起来。民生工作涵盖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善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刀切”不行,各行其是、顾此失彼也不行,而要从大局着眼、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这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层面,为破解6大民生问题指明方向、作出安排。各地各部门要在中央部署的引领、规划、指导下,因地制宜、细化措施、精准施策,把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在共建共享中一起发力想招,形成破解民生难题的强大合力。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以扎扎实实的民生工作,把温暖带给千家万户,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新华社评论员) 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 2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分析人士指出,多年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保障了人民发展权益。当前,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具体提出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六大突出问题,都关系百姓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今年冬季,在沈阳市苏家屯区金山热电分公司的外侧,供暖烟囱内出来的气体,始终是纯白色。据公司总经理赵成明介绍,为了节能环保,金山热电前后两年投入两亿多元的环保设备,当前飘出来的气体是湿法脱硫后剩余的水蒸气,公司已经实现了超净排放。 业内人士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不仅是解决群众温暖过冬的问题,也关系到大气污染治理等问题。地缘热泵、天然气、电供暖,以及发展清洁煤技术都是未来方向。 “我国将在全国个县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在农村地区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质量和效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说。 赵晖表示,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到百姓生活环境的改善,我国各地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的地域差异较大,垃圾的成分也有所不同,在全国各省推广试点示范,有利于找到适合当地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操作方法。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事关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农业部门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等试点,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如今,选择在养老院养老的人越来越多。今年下半年,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尽管我国老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问题和短板犹在,如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精神孤独问题显著等。因此,尽快在养老院服务质量上有明显改善,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事关全国2亿多老年人的幸福,也关系到其子女的工作生活。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年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作为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引人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显加强,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明显好转,但食品安全监管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人士指出,食品安全监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到重要的位置,加大资金、人员、检测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树立法律的权威,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推动食品造假售假行为入刑,加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追责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坚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指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年,习近平总书记七次出京调研考察。他与村民拉家常,同乡亲一起打糍粑,走进种植大棚、工厂车间、港口码头,留下无数暖心细节;他在调研中发现新情况,思考新对策,明确新部署。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与您一起回顾习近平在年的调研活动,从总书记调研的一个个小瞬间中,领略他治国理政的大手笔。 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当时下着雨,我们就在这儿跟总书记握的手,大伙一激动,扔了伞就围过来了,他一边握手一边给大伙打伞。”在黑龙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村文化广场旁,65岁的赫哲族老人尤秀云谈起习近平总书记今夏来这里调研的情景,记忆犹新。 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回访,能听到许多动人的片段闪回,串起这些他与老百姓亲近互动的瞬间,便可以勾勒出他把脉中国经济、推动各地转型发展的大画面。 高频次调研路线不简单 习近平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年,总书记出京调研共有七次。 让我们看看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 1月,重庆;2月,江西;4月,安徽;5月,黑龙江;7月,宁夏、河北;8月,青海。 以习近平的政务、国务活动之多,开展这么高频次、高密度的基层调研,一年七次,在时间上都是排得满满当当;而从行程上看,则是以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为主。 习近平基层调研的一大特点,是行必至最偏远、最困难之地,访必进村、入户。 在安徽,为深入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大湾村,他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 在宁夏,习近平调研的西海固地区海拔在米至米之间。而他从固原市六盘山机场一下飞机,就驱车到西吉县将台堡;下午,冒雨考察了两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二天,他又到银川市金凤区新城清真寺、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宁浙创业园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地考察。路途辛劳可想而知。 近年来,每年春节前夕已成为习近平“铁定”的调研时间。今年的江西之行,时间选在了农历腊月廿三至廿五——这是他担任总书记以来第四次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看望基层群众。 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考察时接受村民献上的青稞酒。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聊的是家常问的是细账 在调研时,习近平常常步入寻常百姓家促膝而谈。“我听你们说说心里话,咱们唠一唠。”这样的开场白,让人倍感亲切。 在宁夏杨岭村,“总书记就是坐在我家的炕沿儿中间跟大伙儿算脱贫账的。”村民马克俊说。 “总书记进村先到了我家,刚盖的新房子里连个凳子都没有,总书记就站着跟我们老两口说话。”青海海东市班彦村村民吕有章回忆道。 和总书记聊天,聊什么呢?他问得最多的又是什么? 调研回访的记录显示,言语间大都是家常事。而总书记对账本和扶贫手册“格外 在宁夏杨岭村考察扶贫情况时,习近平走进回族群众马科的家,掀开褥子看炕垒得好不好,问屋顶上铺没铺油毡、会不会漏雨,电视能看多少个台,还关心地问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吗?” 墙上张贴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信息卡”,引起他注意。“6口人、劳动力2人,养牛6头,种玉米15亩,牛出栏2头收入,劳务输出收入,综合收入4……”习近平逐项察看,一笔一笔算着马科家的收入账。 江西茅坪乡神山村是个贫困村。在村党支部,总书记认真翻看规划、簿册和记录。据为他介绍情况的乡党委书记兰胜华回忆:“总书记翻到中间还不时地问我,说这家怎么只有儿子、孙子,我说这家有些特殊情况,家里有变故。他看了很多户,而且每户都仔细看。” 转型发展,民生为要。谈的是家常事,牵出的却是总书记时刻关切的大事。扶贫进展怎么样,人民生活怎么样,对“民生”二字,习近平始终记挂于心。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习近平调研时,注重问题导向,总结创新经验,为重大决策搜集第一手参考材料。比如,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状况,他在河北唐山调研了当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10月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这是7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慰问煤制油项目技术研发团队。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以小见大看转型由点及面作部署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动力,民生保障又是确保转型升级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础,二者互相促进。
对各地立足自身资源发展转型的变化,习近平在调研时给予肯定,也提出新期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达地区要有新作为,欠发达地区也要有新作为。”他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重庆制造业升级,交出GDP连续两年多领跑全国的答卷;安徽农业转型,推动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生态农业强省跨越;黑龙江林区转型,广开思路,多策并举,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和林下经济……不同地区采取的转型路径及典型案例,习近平调研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在一次次调研中,习近平鼓励基层大胆创新,重视调动和激励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
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习近平多次在调研期间开会,重视效率,不拘一格的“趁热打铁式”谋划布局令人印象深刻。
在重庆调研期间,习近平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11个省区市“一把手”的意见和建议。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经济转型、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到生态环境保护,他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调研安徽,他召开座谈会,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定下基调。宁夏调研期间,习近平召集20多个省区市“一把手”,召开座谈会,将积累20年经验的闽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广,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提出新要求。
几次会上的部署,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谋划,也有富于操作性的战术指导。
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现场“办公”、及时布置,总书记的调研联系实际、联系基层,心系百姓,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开了以上率下的调研新风。
小小的调研瞬间,展现的是总书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大画面。 图文编辑:吴岳霖 内容审核:孙德昊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xx/113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