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0.html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考研中的常考题型,也是多数新闻考研学子觉得比较难的一种题型。 如何写好一篇新闻评论? 小核桃师哥作为业余新闻评论爱好者,平时比较爱看评论,也经常在自媒体公号上发评论性文章。个人写的评论文章也多次发表在新华网,日前,小核桃师哥写的关于电信诈骗的评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鉴于此,我觉得可以就自己写评论的体会和经验,跟大家聊聊如何写评论。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本知识。 [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事实的客观纪录,新闻评论则是基于事实发表的意见或观点,是一种意见性信息。简言之,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按照媒体的性质分,新闻评论有报纸评论、广播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按照评论的形式分,新闻评论有社论、本报(台)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述评等。 新闻评论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证明什么,表明倾向,观点鲜明;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的理由,持之有故; 论证——如何来证明的推理过程,言之成理。 [那怎么才能写好一篇评论呢?]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 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 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评论的写作,分为三个层次:观点、结构、语言。 首先,你要有明确的观点,如果这个观点比较独到更好,但是,一定要正确,但是切忌通篇都是大白话,十分正确的费话也没有人爱听;关于评论的语言,这个就因人而异了。你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人民日报的那种社论体,好好说话,说你自己的话,更显得自然,当然,这需要不断地思考、练习。 立论,就是你的观点。要做到鲜明、集中。 语言,是你个人的文笔的体现,一时半会也很难突破和改变。但至少你要保证,没有错字,没有语病,语句通顺、简洁,表意明确、不拖泥带水。 更重要的还看评论的结构。这也是多数同学做的不好的方面。说到结构,好多人也写不好。为了在考场上应急,大家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可以采用并列式、层递式结构。而且一定要有论证过程; [我们来说说评论的结构]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如果你还不懂,那就给你列一下模板。 [标题]大部分情况下,标题即文章所要表达的论点。 [开头]可以以叙述新闻事实、归纳出的问题、要批驳的观点来开头。 [论证]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归纳——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结尾:应该在有利于人们记住论点的有力表达之中果断结束,“画蛇添足”反而会削弱评论的传播效果。结尾要有启发性或者能够引人深思或者能够展望未来。 这样吧,结合大家平时的练笔,来看看大家评论问题出在哪! 黑色字为作者原稿以及二次修改稿件,红色字为小核桃师哥和源子师姐修改批注。 明确社会责任,谨防“黄色新闻”浪潮上演 (首先,这个标题问题很大,我们写的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题目一定是直接或间接亮明我们这篇评论的论点。乍一看,这个题目是要表达媒体要明确社会责任,但是有点夸大,特别是后面的“浪潮”二个字,夸大这个案例中出现的行为。评论一定客观,虽然我们知道个别媒体往往会煽情来吸引人,但这不代表全部媒体的全部行为,只是个例,我们没必要太过于放大。否则会有负面影响,比如让大多数受众不再信任我们的新闻媒体。) 19世纪末,西方国家市场机制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同样也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上,在这一背景下,黄色新闻出现,并迅速演变成西方资产阶级报刊业务上的一种主流新闻样式。而黄色新闻现象也成了西方诸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史上一段抹不去的丑恶记忆。 那么,什么是黄色新闻呢?所谓黄色新闻是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这一新闻样式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据可循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传媒业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恶性竞争,最终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体是应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也就是说媒体要时将社会责任放到经济利润前面。而随着我国媒体被推向市场,越来越多的媒体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为了追求经济利润、为了抢新闻、为了点击量,从而不顾社会影响以煽情、低俗、猎奇等手法博取受众眼球,从而吸引广告商的青睐。 (一段、二段全部不合适。如果是初次写新闻评论,这是可以原谅的。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就是对一个日前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然后点明我们对它的观点或者评价。之后用多个论据来证明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个观点,最后再次重申观点。所以换句话来说新闻评论是有一个差不多固定的格式,而不该说2段无关紧要的内容。——源子师姐) 近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暴雨侵袭,安徽、湖北等地更是爆发特大洪水,解放军和武警持续投入抗洪中战斗,全国人民均心系灾区,而媒体也一直跟进报道。但却引起广大网友的反感,其原因就是,媒体的过度煽情的报道。而这也不是第一次引起网友甚至自媒体们的“口诛笔伐”,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一直被诟病的,除了一味的细数哪些领导人参与救灾指导,就是过度煽情。 (其实第三段按理说,才是一个新闻评论的第一段内容,建议可以去看一些央媒的新闻评论,看看他们的结构和框架) 而这次引起广泛 为啥骗子能够屡屡得逞呢?是套路太深吗? 之前,我不这么认为。总觉得骗子要么就是海量群发的短信:“我是房东,卡号变了,房租打到我老公卡上,卡号是……”,要么是跟资深“单身狗”说,“你儿子在我手上”,这能骗谁啊! 直到几天前,我接到一个“某某先生,你好!我们想给您提供婚姻介绍服务!”我问:“你怎么知道我没结婚?”她说:“我们的信息来自某某佳缘网站,你的网名是不是叫‘闲得清淡’?” 我当时就蒙了:他们怎么知道的? 回到“徐玉玉事件”:家庭贫困,全家人主要靠父亲在外打工维持生计,需要资助,而她正好符合一项正规助学活动的条件,并且刚刚接过来自这项真助学金的电话,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诈骗电话,声称你有一笔助学金要发放。换你,你能不能分清是李逵还是李鬼? 这是巧合还是信息泄露,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我们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世界里穿行,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甚至考研、出国、申请助学金等信息,构成了个人轨迹,一旦这些信息被人利用,精心“量身定制”了一套诈骗方案,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落入圈套。 咱们的信息怎么就被偷走了呢? 有自己的责任。想想在路边为了要那个几块钱成本的玩具而扫过的码、随手注册过的APP、在网上填过的各种表格,都有可能被人拿了去。以后应该多上点心。 但是,仅凭自己小心,不可能做到“雁过不留痕”。在互联网上生存,每个举动都会生成数据,要享受更好的、更个性化的服务,更得让渡更多的个人信息,让人怎么防?所以,关键还在那些转手倒卖的黑手。为了赚点儿小钱,不顾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损害。至于那些不经意将自己掌握的大量公民信息泄露出去的机构,尤其是有意泄露以牟利的国家单位工作人员,更是难辞其咎。 互联网上,我们不得不留下信息,但我可以留,你不可以漏,更不能通过非法买卖,让信息成为“私人定制”的谋财害命工具!应该为“裸奔”的个人信息披上更安全的外衣了。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8月29日社会版) [要写好评论,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还是小核桃的那句老话,多看、多想、多练。 看哪些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写好新闻评论,一定要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平时要多看一些好的评论。 报纸类: 一些知名的栏目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