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56910.html

经由朋友介绍,偶然认识(虽未谋面)却感很熟,好似认识很久的朋友,拜读其文章后,更是敬佩,于是征得朱老师同意,整理其稿发与朋友认识并相互传递。更祝好人平安,传递正能量,让弱者不哭。

文‖温之白编辑‖陈雨桐

  与朱鹏源相识,是先闻其名,而后见其人。

  早就听说,他是一位知名的维权记者。也常见他的各种维权报道见诸于报端网络。我当时就想,像朱鹏源这样的人,如果不曾与其把酒言欢,那就终归是一桩憾事。

  不过还是俗话说得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不,就在今年十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   十二月初的时候,我在外地出差,在朋友圈得知他到了西安。就毫不见外的与他相约,无论如何都要等我赶回去见上一面。

  就这样,在西安体育场的一家咖啡厅里,我们两个人如久别好友的一次重逢,在咖啡厅一角的“艳阳天”里闲聊畅叙了一个下午……

  虽然是初见,但他身上隐隐透着的豪爽、义气、质朴和真诚却是展露无遗。我想,这几种看似极为感性的情感,或许正是他作为一名维权记者不可或缺的特质吧。

  后来由于各有要事在身,便只好在一番以茶代酒后各自惜别。昨日晌午,又忽的收到他在南京寄来的书画和书籍。千里之外,赠书之情有如知音相见。

  翻开他的《弱者不哭》和《名人明星》两本著作,里面有“毁誉忠奸”,亦有“人命关天”。正如有人在给他的序言中写的那样:新闻的鹏源,智慧而无畏;文学的鹏源,灵动而飘逸。

  在他的文字中不难看出,这个自少就“仗剑天涯”的男儿,是深深的爱着生命的旅程的。

  从家乡扬州到省城南京,从大学校园走向首都北京,再从千里之遥的京华古都返回故乡母亲的怀抱;这些年来,朱鹏源从一名赤诚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政法记者,再蜕变为现在专职的维权记者,这一路点滴的人生印记,如火般炙热、如水般温凉,让他的生命从此变得与众不同。

  是的,这就是文字背后的朱鹏源:不虚饰,不浮华,不做作。坚强而又温和,执着而又纯真。

  生于70年代的朱鹏源从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或许,他儿时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作家的吧。但人生有很多事又都是阴差阳错的。大学的时候,朱鹏源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学的是编辑学专业。毕业后走出校门,他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新闻人。

  他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的经济、社会新闻记者和文化、教育、娱乐杂志编辑。自己也曾创办主编杂志;主笔做过专栏。百余万字新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律服务时报》和《华夏时报》等全国各级媒体。后来,他成了一位专职的维权记者。这些年来,他东奔西走,为民请命。一直风靡于网络舆论监督领域。

  由他独家率先报道的“苏北名医活活治死劳模税务局长”案曾得到前国家元首的亲笔批示;由他独家连续报道、进而引起海内外多家媒体广泛   他也曾因行政诉讼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和昆山市卫生局,和住所地江宁公安分局斗法等颇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而备受   朱鹏源只是一位普通的平民记者。但从他所做之事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有良知的新闻传媒人。

  著名报人邹韬奋先生说:“记者,说到底,是社会的良心。”做有良心的记者,多少年来一直是中国新闻人的孜孜追求,也让这个职业闪耀光华。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也有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为了寻求迟来的公正,需要社会各方努力,媒体人自然不应缺位。令人欣慰的是,这个社会仍然有许多像朱鹏源一样的有良心的媒体人挺身而出,为公平正义鼓与呼,为无助者鸣不平,以自己的行为赢得了群众的尊敬,树立了新时期媒体人的形象。

  就像朱鹏源所说的那样:“守望社会,指陈时弊,匡正风气,是大众对记者职业的期许,也是有理想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做有良心的记者,做有良心的媒体,是社会转型时期大众对记者职业的期许,也应成为新闻工作者自觉的职业追求。以责任赢信任,以担当赢荣誉。不管社会如何转型,不论媒体发生多么深刻的变革,做有良心的媒体人,永远不会过时。这也是我们传媒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太阳恒常地照耀着大地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就不再有黑暗的地方,人类自己投下的阴影,那些生活在其中的受难者需要人心的大爱来温暖,让我们祝福朱鹏源能在为命请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让我们祝福中国,祝福每一个有真知良知的新闻传媒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fz/116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