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近有几个部门的部长跟我抱怨说:“老师,最近又有几个新生想退出,做了思想工作也没有用”、“老师,这帮大一的孩子真难带,管严了怕他们跑,管松了,又缺少组织纪律”……诸如此类。 其实,随着90末、00后的孩子走进大学,多元化的社会及教育方式自然地造就了他们多样化的性格,慢慢地,这些孩子被贴上了“自由散漫”“个性强”等标签。 这些“熊孩子”进入了大学,确实是把学生组织的学姐学长累坏了。为了争夺小鲜肉,每年开学季的那几天校园里都上演着堪比“百团大战”的场面,对这些新生都恨不得尊称为“小主儿”。 好不容易招新来的“小主儿”自然不好侍候,甚至会反过来对我们学生组织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现在我们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明确组织目标 组织招新时,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只有拥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同学才能真正汇集到一个组织中间来,大家才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果一个新生在了解组织目标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退出(相信很多学长学姐会做挽留的工作),那么强留他也就失去了意义。 2、要严从头严 有的学生组织招新以后,想在前期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于是各学长学姐对待新生都采取感情至上,包容有加的策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孰不知惯坏了新生,后期再想从严管理,能达到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 如果从开始就明确组织管理制度,有言在先,最终愿意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精英。 3、团队文化很重要 一个团队要有一个或两个属于自己组织的特色活动,一般都是两个,上下学期各一个,一个好的团队活动对团队凝聚力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活动同样也是成员相互交流配合的良好平台。 4、组织建设不能忽视 一个学生组织的成立必然有自己的章程和组织目标,作为组织的主要管理者必然要明白这些,才能带领组织更好的发展。组织建设包括:专业讲座、培训以及特色活动的开展。专业讲座可以为成员提供一个课外学习的机会;培训让组织成员树立团队荣誉感,责任感;特色活动就是上面团队文化建设中提到的特色活动,它对增强团队凝聚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5、优化组织结构 招新困难,成员流失严重,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组织出现“团长大二化”“部长内退化”等情况。“团长大二化”就是说一个组织的团长由大二的同学担任。个人认为在一个本科高校,大二的同学来担任一个社团的负责人有点无奈和牵强(个人能力特别出众的同学例外)。 说无奈,往往确实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或者合适的那个人去意已决;说牵强,且不说大二的同学自我修行尚不圆满,单就大二的团长去管大二的副团长和部长这一点,就有点吃力。一般学生干部在大一期间基本处于熟悉校园和熟悉社团日常基本工作的状态,到了大二就让其直接担任社团负责人有点揠苗助长。 “团长大二化”之后便是“部长内退化”,这种现象在一些兴趣社团中可能更为普遍。部长作为组织的中坚力量,负责组织活动的具体执行,在工作过程中对大一的同学形成示范效应,可以说是大一同学入会的指引者。这支力量的缺失,直接导致一些社团处于半瘫痪状态,这也直接导致“团长太累,大一不会”现象,这种现象还会产生恶性循环。 6、主要干部有担当 有时经常会听到部长或团长这样说:“我布置工作了,学到东西是自己的,他不干我也没有办法”。这种放养式的工作方式是要不得的,现在大一新生刚入团,很多工作习惯是要慢慢培养,慢慢适应的,这需要部长或团长的提醒和帮助他去完成一件工作。 而有些干部只会做一个传声筒,工作布置下去之后,不跟踪不汇报,到老师问起的时候,拿上文的话搪塞,还显得特心安理得,其实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个有担当的干部,不是因为你经过了大一成为了一名学长,也不是因为你从干事变成了部长,而是在你出色地完成了工作的同时,还带出了一支能战斗的团队。当你面对工作,开始推诿、扯皮或者玩失踪时,你已经变成一个老油条时,你真的就成了“不长(zhang)”了。 最后,还想对大一的新生说几句话: 1、一开始你可以报很多社团,但最终只能选择一到两个社团留下,因为你的能力和时间基本上只能应付这么多社团工作。 2、当你感觉社团活动已经影响到了你的学习时,可能是因为你加的社团太多,或者你要及时调整状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否则会得不偿失。 3、你加入了社团,就请尊重这个社团,因为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否则你还是选择退出吧。 4、学到东西真是自己的,这一点部长真的没有骗你。 往期精彩 1、还记得你上中学时的那些事儿吗? 2、为什么女研究生更难找对象? 3、青春旅行日记 江南这边风景独好——西塘故事 4、大学生如何处理两性关系 ——本文为安徽高校在线原创, 转载请联系作者(-Cho)授权 内容转载自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白殿疯的症状是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