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记者从12月27日召开的年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年,安徽将通过实施“一圈一带三区”建设工程、加强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等五大实招,着力推动协调发展行动,实现区域板块联动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何为“一圈一带三区”建设工程?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圈,即合肥都市圈,加快圈内一体化建设步伐,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圈。一带,即皖江城市带,促进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和港口整合,推动跨江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三区,一是皖北地区振兴发展,实施新一轮南北结对合作和园区共建,依托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等重大工程谋划沿线产业,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二是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五个一”行动计划,推进个重点项目,争取更多地市成为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大黄山国家公园,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启动创建相关工作。三是深入贯彻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一批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同时,加强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安徽将深入推进试点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人地挂钩”和“人钱挂钩”机制落实,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农业转移人口作用,增强中心集镇的人口集聚功能,培育特大镇和专业特色镇。继续推进国家和省“多规合一”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海绵城市试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等专项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相关权益退出机制。

  此外,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主要是通过严格控制全省开发区数量,同时以国家开展新一轮全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为契机,争取每个县有1家开发区获得国家认可,探索未获国家公告开发区的整合途径,推动开发区由数量向质量转型。通过找准开发区平台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争创各类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措施,实现由粗放发展向绿色集约转型。通过拓宽开发区债券、基金、证券化等融资渠道,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引导各类资本在园区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及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推广PPP合作模式,推出一批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等多项举措,实现开发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

  记者还了解到,年,我省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方面获得专项建设基金10.84亿元,淮北、铜陵市获得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8.38亿元,马鞍山向山独立工矿区获0.41亿元中央资金支持转型发展。下一步,我省将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以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修复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加强分类指导,支持成长性、成熟型资源型城市集约发展,支持衰退型、再生型资源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创新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争取开展国家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据悉,我省还将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经济振兴发展。(记者汪乔)

(新闻来源:中安在线,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132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