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则安全好基础稳则煤矿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就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答记者问 近日,全国煤矿推进安全基础建设现场会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召开。为深入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 如何认识煤矿安全基础建设规律? 黄玉治: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紧密结合实际,在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方面创造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基础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理念先进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内在动力。大部分煤矿企业主动摒弃“煤矿不可能不死人”错误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树立“零死亡”理念。河南省在煤矿企业坚决倡导“零死亡”,要求努力做到“五个零”(生产零隐患、瓦斯零超限、职工零三违、矿井零三超、干部职工零距离),安全基础建设创“五优”(安全零死亡、工效翻一番、一级标准化、科技有创新、矿区文明化)。 二、严厉追责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有力推手。皖北煤电集团狠抓问责、不留后路,发生1人死亡责任事故撤矿长和书记;发生重伤责任事故撤分管副矿长,矿长、书记、安全副矿长降级;发生轻伤责任事故撤区队长;对受处分责任人员不再提拔使用。年,该集团实现煤矿“零死亡”。 三、系统优化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主要途径。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坚持生产水平、采区、工作面“三级优化”,年以来,减少2个生产采区、2个回采工作面、12个掘进工作面,井下减员人,工人井下时间减少2个小时,打造了老矿深井半小时运人圈。 四、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重要载体。四川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万元,用于引导和支持煤矿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探索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良好机制。山西晋能三元煤业公司走出了一条“系统科学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之路,自年建矿以来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 五、强化管理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实施公司年度安全风险报告、矿井月度风险预控、区队安全风险周预警和班组班前危险预知,保证了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陕煤集团红柳林煤矿开展人的危害操作、物的危险状态“双危”辨识法,实施班前抓菜单式安全确认、班中实行三三整理、班后总结的闭环管理,推广定置、编码、标识、看板“四项应用”现场管理。 六、队伍素质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根本保证。山东能源肥城矿业公司创立安全心智培训模式,通过情境模拟的体验式培训,实现了“违章处罚”向“帮扶疏导”转变、“纠正行为”向“重塑心智”转变。国投公司塔山煤矿建立轮值管理体制,例会、看板、轮值案例等“三大平台”,分享评议、竞争激励、责任链锁、制度公约等“四项机制”,开创了“人人都是班组长”的班组建设新模式。 七、科技进步是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可靠支撑。去年在陕西黄陵公司召开煤矿自动化开采技术现场会后,全国已建成50多个综采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广西百色矿业集团从小煤矿机械化改造做起,逐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信息化。 记者 当前煤矿安全基础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黄玉治:尽管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但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年以来,受煤炭经济下行影响,煤矿安全基础出现明显滑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有滑坡。有的企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甚至满足现状、盲目乐观。有的企业经营困难,董事长、总经理抓安全的精力不集中,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靠超能力生产以量保本,重大灾害、重大隐患迟迟得不到根治。 二是安全投入有滑坡。由于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煤矿压减开拓工程,甚至开采保安煤柱,导致采掘失调;有的煤矿缩减重大灾害治理工程,该开采的保护层不采,该掘的岩巷不掘;有的煤矿设备设施老化、维护不及时,配件、材料不及时更换,设备带病运转。 三是技术管理有滑坡。一些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生产接续、采掘布置等煤矿重大技术改造方案和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资源整合矿井技术资料缺失,致灾因素不清,盲目组织生产建设,导致事故多发。 四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有滑坡。一些企业制度没有针对性,制度不落实,现场管理薄弱,作业环境和安全条件差。有的主管部门对标准化验收把关不严,对不具备达标条件的煤矿“开绿灯”。去年,国家煤矿安监局对处一级标准化矿井进行了降级,取消了13处矿井三级标准化资格并责令其停产整顿。 五是队伍素质有滑坡。部分煤矿职工收入下降、甚至拖欠工资,队伍不稳定,管理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流失严重。有的国有煤矿企业对兼并重组矿井派任的“五职”矿长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安全培训跟不上,对重大隐患“认不清、想不到、看不到、管不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企业经济再困难,安全投入不能减少;企业再困难,安全管理不能松懈;企业再困难,基础建设不能削弱。我们要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矿井生产集约化、管理精细化、装备本安化、队伍专业化、培训实操化、行为规范化。 记者 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是什么? 黄玉治:下一步,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为首要任务,突出责任落实,着力推进系统优化、管理创新、素质提升、科技进步,强化监管监察,实现“人、机、环、管”的协调发展,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按上述要求,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突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各煤矿企业要细化各级、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责任制,特别是明确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整合矿井、托管矿井、基建矿井和 股份企业、多层级管理集团公司,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协议。要建立奖惩分明的安全考核机制,严格查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三季度,国家煤矿安监局将再公布一批发生重大事故煤矿主要负责人“黑名单”,依法取消终身任职资格。 二是着力推进系统优化。各地区、各煤矿企业要学习皖北煤电集团不把原煤产量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的做法,进一步优化生产系统和采掘布局,生产水平不超过2个,推广“一井一面”等集约化生产模式,将灾害较重、一时难以治理或治理不经济的区域,划定为停(缓、禁)采区。综采工作面(含上下顺槽)力争单班不超过35人,并积极创造条件控制在30人以内;掘进工作面(含巷道)力争单班不超过20人,并积极创造条件控制在10人以内;大型煤矿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人,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单班入井人数不超过人。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是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各煤矿企业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用“软实力”反哺硬件投入的不足,激励更多企业达到一级标准化矿井水平,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要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自改信息化系统,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 四是着力推进队伍素质提升。各煤矿企业要严格安全管理人员准入,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推进班组安全建设。各地区、各煤矿企业要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抓好矿长、总工程师、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等“关键人员”再培训,重点学习《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专业技能和实操培训。当前,要抓好新《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和培训,掌握和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做好对标对表和检查整改工作,做到应知应会。 五是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发挥资金政策示范引领作用,用好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财政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等,加大安全监控系统等安全改造力度;大中型矿井要积极应用综采工作面可视化、智能化控制技术,井深、人多、灾害重的矿井要积极发展无人开采;中小型煤矿和薄煤层矿井要逐步实现机械化开采;推广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巷道修复机械化;推广长运距、大运量和可转弯带式输送机,单轨吊车、架空乘人装置、无轨胶轮车、无极绳绞车等辅助运输系统;推广排水、变电所、压风机等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 六是强化监管监察执法。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抓好典型引路,推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班组安全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严格落实年度执法计划,统筹安排7个专项监察,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至少开展2次现场监察,高瓦斯和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至少开展1次现场监察,对不能正常生产建设的矿井,要不定期开展随机抽查。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和不安全产能,督促煤矿企业严格按照个工作日重新确定产能并组织生产,严厉惩治“五假五超”等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lt/63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