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秘书长,于12月14日出席凯盛天风智慧城市活动的主题发言。 总体来看,我国智慧城市是有一个官方定义,是在年国家信息城镇化规划出来的,国家发改委联合八个部委出台的发展意见,这里面官方有一个定义,大概意思就是科学的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实际上我们和地方一些城市、政府进行交流的时候,看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都是围绕兴政、强企、惠民的大目标,而且智慧城市资金量很大,像一个几万人小县城都是几个亿的资金量。实际上在顶层设计方面,基本上是以服务国家各类试点高大上的顶层设计,比方说有国家的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基本上智慧城市融合了一系列的试点顶层设计,在推动信息化向社会全方面的渗透。智慧城市推进重点我们看到的是信息化在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的融合,实际上在全国各地的调研和交流中也发现,我们的很多城市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的过于倚重信息化,有的城市认为信息化能解决一切城市问题,但是实际呢,智慧城市推进这么多年来,目前各个大城市城市病仍旧非常严重,尤其是前两天来到成都,发现成都也进入到大城市病的行列。我们去的一些中国西部地区,他们认为信息化和我们还很远,我们重点还是要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产业,甚至有些地方没有信息化主管部门,这就造成信息化发展认识很不平衡。 综合我们在全国各地调研看来,现状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城市病改善得非常不显著,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以有效解决城市问题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做得非常不好。 我们在各地调研也发现了一些智慧城市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比如说威海市,威海市采取的是智慧城市运营商模式,地方政府在技术、资金方面没有很强的实力,这时候它就引进了当地企业来承担智慧城市的总体设计、总体规划、总体运营,通过企业和外地一些企业、专家之间建立更大的平台,来汇聚资源,为本地智慧城市进行服务。 厦门市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当中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进一步的去厦门了解一下,厦门做的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信息惠民民服务平台,年又做了大数据公共安全,来助力精准治理。 湖北宜昌市,宜昌市的智慧城市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智慧城市不仅仅是通过IT手段,而且还有线下,通过网格化管理的设计,宜昌市在智慧农业、智慧消防等10余个委办局的智慧项目均获得国家的大奖,尤其是今年全国的消防工作现场会议在宜昌市进行,宜昌市的智慧消防在全国取得领先地位。 安徽是全省推进的态势,安徽是15个地市都采用了科大讯飞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真正实现百姓少提交材料、百姓少跑路,数据多运行。 最后一个是银川市,银川市实际上是积极响应了李克强总理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大家网上也看到很多新闻说银川把很多公章都锁在了一个箱子里面,很多部门取消了审批权力。银川利用金融的拉动作用,在本地打造智慧产业基地,引进了一批知名的智慧城市企业,目标是孵化一批银川乃至宁夏高科技的上市企业。 杨学山是最早推进智慧城市的工信部原来副部长,专家型领导,他在智慧城市今年的最新思想为,他强调智慧城市重心不是智慧,而是城市,是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问题,用新的技术来提供新的方法。也就是说,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从持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而不是技术平台和商业模式出发,这是杨部长的思想。 国家信息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高新民,原来国家信息中心的主任,他也在讲智慧城市,他讲智慧城市有很多问题,智慧城市不能完全靠信息化解决问题,这里面讲到了智慧城市不可能完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还有很多方法和信息化结合,来解决城市的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杜链说,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我这里简单讲一下,比如说我们希望打造一座平安城市,我们的平安城市的指标是用城市覆盖了一万个摄像头还是两万个摄像头进行评价,还是说城市每年因为刑事案件所死亡人数来进行评价,这就说明我们要从结果上来制定这样的评价指标。所以这里面也提到了用最终的效果来评价,智慧城市建设的好与坏不是拿性能指标评价,而是用最终效果来评价。 目前我们又发起了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是由国家信息中心做25个部委联席秘书处,他们最新的思想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提出来一个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不断演化,没有最智慧,只有更智慧。所以经过这么几年的推进,从事信息化领域的这些专家也纷纷认识到信息化不能完全解决城市问题,所以还要更高一层次的智慧城市的思路。 目前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的人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有的人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是做什么,有的人认为智慧城市应该做什么,但是到底智慧城市应该做什么,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都有各自的说法,所以是盲人摸象。目前智慧城市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统一,大家还是有各自的认识。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对智慧城市的建议和探索,我们认为智慧城市要结合人的智慧和科技的智慧,科技的智慧里面不止是包括信息技术,包括一系列的,包括就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生物制造,要高科技和人的智慧结合起来,才能打造我们的智慧城市。实际上,是我们年就提出的这样的理念。我们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当权部门,在6年实践后,业界已经逐渐和我们理念偕同。 年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主席成思危就智慧城市就给出了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狭义定义是信息技术是来改进城市管理,就是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医疗信息化,交通信息化,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广义角度他提出四个原则,以人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其实就是如何优化、配置好城市的优势资源,核心资源,管理与发展好城市。 我认为智慧城市是科技创新与城市化发展融合的产物。 当前正是智能化、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城镇化也在高速发展。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和科技智慧的结晶。 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经济的升级。 这周国家统计局领导在讲年主要的经济增长在哪里,实际上主要的经济增长在三个地方,一个就是传统的地产,一个是新兴产业,一个就是公共服务,而在新兴产业里面,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软件技术、互联网经济交易,这方面的增长占据了主要的比例。 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者在环保、土地、人口等约束性指标的范围内对城市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智慧发展的模式。 实际上我们的城市管理越来越难以维持以前的城市管理,以前的政府没有资金的时候可以找一块地和地产商进行合作,招拍挂、拆迁等等,资金自然就来了。只要没有土地就可以填一块地,削一座山,但是现在我们对各个城市的约束性指标进行了设定,特别是最近国家环保部又启动了各个省市环保督察,所以对环保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控制。 所以最终智慧城市是我们在体制、机制、法制、科技方面的全面的优化创新。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这是我对智慧城市的认识。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要有切入点,因为智慧城市围绕着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还是要有最基本的切入点,这八个切入点也是成思危主席在年时候提出的,是围绕善治政府、和谐社区、精明增长,绿色经济,智能交通,多彩文化,终身学习,全民保健来进行切入,这是一个属于全面优化的智慧城市。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还有一个是什么呢?是专门针对城市重点问题制定具体方案的专项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这是我们分为两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很重要,评价指标将驱动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内容。我们认为首先智慧城市和我们生活环境要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在环保、单位能耗放第一位。第二位我们认为智慧城市要和安全息息相关,要能解决在城市居住的平安,解决食品安全,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养老、助弱政府要给予关怀。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和目前传统建设的以信息化为主的智慧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在理念上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和广义的智慧城市来讲,一个是仅仅以信息技术来改善城市管理,一个是全方面优化城市管理。评价指标上一个是狭义的指信息化的应用指标,一个是全面的促进城市的发展。 年,我们进行了梳理。三百多个一百万常住人口的城市,仅仅有三十余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了一些成果,大概占10%左右,90%的城市还需要加大力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按照每个人一千元的投入标准预算,规模超过一万亿市场。 在行业领域,我们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