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左起:陈作涛、洪烛、郭敏、喻杉、汪剑钊、李少君、方书华。 后排左起:袁恬、李浩、陈勇、王法艇、述川 秋空明月悬,杯满佳句生。中秋佳节前夕,武汉大学北京校友自发组织了一场“珞珈诗派(北京)中秋诗会”。此次诗会的主题——“等月光拉满金色的弓弦”——源自“珞珈诗派”发起人之一、诗人陈勇的同名诗作。 《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在朗诵自己的诗歌 此次中秋诗会,参与成员主要来自“珞珈诗派”,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诗人王家新,《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诗人汪剑钊,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诗人洪烛,编剧、诗人陈勇,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诗人邱华栋,央视原《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栏目策划兼主编、古玩鉴赏专家、诗人方书华等。当晚,到场的珞珈诗人们,以饱满的激情朗诵了自己的诗作。 诗人方书华与翻译家、诗人汪剑钊,这两位兄弟一中一西 诗人方书华与编剧、诗人陈勇,这两个兄弟好了几十年了 除了“珞珈诗派”的成员们,武汉大学杰出校友、小说及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作者、《领导者》杂志和共识网创办人喻杉,“珞珈商派”杰出企业家、珞珈创投、天壕环境董事长陈作涛,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郭敏教授,也都兴致勃勃地前来为此次诗会助兴添彩,呈现出一派珞珈校友“文、商、教、媒”同福同辉、共享共进的喜乐气氛。新任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领导郭明磊还专门致电祝贺。 武汉大学杰出校友、小说及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作者、《领导者》杂志和共识网创办人喻杉女士 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郭敏教授 “珞珈诗派”一词,最早可以追溯至年代中期。起初由诗人李少君、陈勇、洪烛、单子杰、黄斌、孔令军和张静等人倡议发起,此后被珞珈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诗人们广泛接受、陆续传承。 今年8月,由诗人吴晓、李浩主编,收录了39位武汉大学诗人诗作的《珞珈诗派(卷)》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据介绍,《珞珈诗派》带有珞珈诗人年选的性质,“每年会出一卷,长期办下去。” 诗人赵成帅与他的新婚妻子张珊珊在读“阿辽沙”的姊妹篇“索尼娅” 此次中秋诗会的组织者、诗人陈勇认为,珞珈文脉之所以有良好的存续与拓展,既滋养于珞珈山自由浪漫的人文传统,也得益于生生不息、英才辈出的珞珈诗人和作家们,而组织诗会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给这种传承提供更多的推力”。 北大哲学系博士,袁恬小师妹,在为大家主持诗会 前不久刚刚参加了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的诗人李少君,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据他的观察,诗歌流派的校园化归属正呈现一种国际化趋势:“武汉大学珞珈诗派的兴盛,不仅是这一趋势的写照,也将成为当代新诗焕发生机的重要助力。” 诗人方书华与诗人李少君 附:年珞珈诗派(北京)中秋诗会作品选 从阿赫玛托娃的窗口 王家新 在彼得堡, 在阿赫玛托娃纪念馆, 在这座被称为“喷泉屋”的四层楼上, 仿佛穿过“地狱”的第四圈,来到一个半坡上回望—— 我看着窗外这个可疑的带风景的花园, 我看到树林间掩映着一个鸟身女妖, 我看到受难的母亲,倔犟的儿子,被枪托推倒在地的父亲, 我看到一场葬礼在树梢融化; 我看到我前世的情人仍坐在长椅上发呆, 我看到人们又在树上张贴诗歌海报; 我看到从这里出去的人,一个个在胸前划着十字, 我看到玛丽娜深陷的大眼睛,又在朝我凝望; 我看到几个探头探脑的人,躲在树丛后, 衣兜里露出了报话器; 我看到一只黑鸟在草地上蹦跳,接着是另一只; 我看到花园一角的那堆雪,快三十年了,还未融化。 我看到死魂灵们仍在鞭打自己。 我看到树上的夏天和即将来临的金色秋天。 我看到了春天草地上最悲痛的环舞。 我看着这一切,“仿佛我在重新告别 那在多年前我已告别的一切。” 我看着这一切,仿佛睁眼看着一个梦。 我看着它,我感到在我右肩的背后 还有一个人和我一起眺望, 因为我盘旋而上,在一个时间之塔上 站在了阿赫玛托娃的窗口。 王家新,年生于湖北丹江口,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被视为近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纪念》、《王家新的诗》、《塔可夫斯基的树》以及多种诗论随笔集、翻译集,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获多种国内外文学奖,多次参加一些国际诗歌节和国际文学交流活动,并在国外一些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海之传说 李少君 伊端坐于中央,星星垂于四野 草虾花蟹和鳗鲡献舞于宫殿 鲸鱼是先行小分队,海鸥踏浪而来 大幕拉开,满天都是星光璀璨 我正坐在海角的礁石上小憩 风帘荡漾,风铃碰响 月光下的海面如琉璃般光滑 我内心的波浪还没有涌动…… 然后,她浪花一样粲然而笑 海浪哗然,争相传递 抵达我耳边时已只有一小声呢喃 但就那么一小声,让我从此失魂落魄 成了海天之间的那个为情而流浪者 李少君,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神降临的小站》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诗刊》副主编。 一个人的中秋节 汪剑钊 月亮,昏黄如豆, 在云层里漫游, 仿佛年幼的孤儿 披着常年不洗的外套, 回忆春天, 杜鹃花盛开的季节, 人工的路灯 放射忧伤的光线, 龙爪槐庇护紫蓝相间的野菊花, 思念么,淡淡的, 飘散在淡淡的夜雾中, 一把胡琴 在漠然的石椅上咿咿呀呀, 仿佛欲言又止, 空洞的啤酒瓶东倒西歪, 惟有少许的泡沫 在草地上绝望地挣扎, 一个人的中秋节, 快步走过孤独的走廊, 走进自我的囚笼。 月亮,毛茸茸的圆轮 是一个半透明的靶心, 若隐若现,等待 一颗子弹――划破 墨迹斑斑的天空…… 汪剑钊,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先后就读于杭州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外国诗歌史研究方向硕士和中国新诗史研究方向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研究、俄语诗歌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著有《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阿赫玛托娃传》《诗歌的乌鸦时代》(诗文自选集)等,作品入选国内外数十种诗歌选集和年鉴。 阿依达 洪烛 从来就没有最美的女人 最美的女人在月亮上 月亮上的女人用她的影子 和我谈一场精神恋爱 阿依达,你离我很近,又很远 请望着我,笑一下! 阿依达,我不敢说你是最美的女人 却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比你更美? 在这个无人称王的时代,你照样 如期诞生了,成为孤单的王后 所有人(包括我)都只能远距离地 爱着你,生怕迈近一步 就会失去……失去这千载难逢的 最美的女人,最美的影子 这张脸,用花朵来比喻太俗! 即使玫瑰、水仙、丁香之类的总和 也比不上阿依达的一张脸 看到阿依达的微笑,我想 这个世界哪怕没有花朵 也不显得荒凉 与阿依达相比,鲜花的美 是那么的傻——连眼睛都不会眨…… 洪烛,原名王军,年生于南京,年保送武汉大学,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我的西域》《仓央嘉措心史》《仓央嘉措情史》,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眉批天空》《浪漫的骑士》等四十多部。获中国散文学会冰心散文奖、中国诗歌学会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及《中国青年》《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诗歌奖项。 等月光拉满金色的弓弦 陈勇 不等月光拉满金色的弓弦 一种圆满,已悄然填充那拖长的身影 孤独的圆满,被月色刺破,遍地狼藉 此刻,美酒的余香还粘着肌肤 摇晃的路灯,如同麦子一茬茬倒下 这种体态的孤苦,从无到有,从生到死 从天上到地上,野草一样遍布 还会像忠实的奴仆叫醒你,搀扶你 这样被时间的气球拽着 谁知道会更加接近,还是愈发远离 远离那些爱你的人,你爱的人 让痛苦在瞳孔里瞬间爆破 泪水一下稀释掉最汹涌的那片海 你就站在自己的余烬里 看着月光一寸寸地没过头顶 你说,最想的那个人 已经从你的呼吸间穿过,像一个劫数 被月光,被这勾魂的弓弦,拉得俯仰皆是 陈勇(矛雪忘),生于河南新乡,祖籍江西万安,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珞珈诗派发起人之一,在校期间曾任浪淘石文学社社长、《大学生学刊》主编,发起成立湖北省大学生诗歌学会。诗作曾获诗刊奖、十月文学奖、闻一多文学奖等。著有《留一个梦不做》、《两性拼图》等。现居北京。 相爱的人是相同的火焰 邱华栋 两个相爱的人是两段相同的火焰 他们的肉体带来了雷电 两个相爱的人还可以是波浪的睡眠 在燃烧中,在溶汇中,在亲吻中 被梦和风越带越远 火焰般的身体不带来任何消息 它们是树根生长在夜的深处 纠缠着,拥抱着向大地探询 养护着一个最大的秘密 我所说的相同的火焰 就是我和你,大地上的两个盲目的人 一男一女,一个秘密花园的采摘者 如果我们真的是火焰 我们一定是一体的 在火焰中,你看不见我 我也看不见你,青铜色、桔红色 白亮或微暗的火苗 那是我们的舞蹈、排床和拥抱 旋转、跳跃和腾飞 我们把电压升高,或者压低 我们在燃烧的激越中 把身体和心灵烧成灰烬 我说过我们是相同的 在火焰中,没有火焰不是一体的 相同的痛牵动相同的神经 相同的思念牵动相同的回忆 邱华栋,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并编辑校园《蓝星》诗报。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并被免试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年大学毕业,曾任《中华工商时报》文化版副主编、《青年文学》杂志主编。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曾任《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现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蜘蛛赋 方书华 你对应于苍茫的夜色 在白昼的缝隙中静若处子 并以线状的方式抽身而去 人类的群星大都在 天空中闪耀 亦如你,芸芸众生之中 款款而来如宗教天使 你的笑归于神力和洞见 你静守于黑夜 以缕空的方式把天空隔断 让来来往往的眼光 在失眠的灵魂中沉吟 傍晚,我在通榆河边跑步 你繁密的丝深缠于我的双膊 一种想像的羽翼扑向我 在隐形的世界里 孤寂杂草丛生 我无法洗涤全身的幻象 忧郁之心直指蓝天 而我只能掀开天空的皮肤 试图解开缠绕于骨髓的绳纹 而你雄居黑夜的宝座 以直视太阳的智慧 唤醒天空中密密麻麻的梦境 也只有黑夜,才能解读 蜘蛛们牵丝的声音 方书华,年8月生于湖北洪湖,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作过杂志主编,当过公务员,央视原《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栏目策划兼主编,古玩鉴赏专家,诗人、书法家。现供职于央视。 致南方的阳光 牧南 鲜花中的城市,人群中的你 赞美阳光的语言,突然转向过往的世纪 数代人的渴望,奔驰的马群 哪一匹是你眷恋终生的坐骑? 不等你回答,我就在这无声之问中动身 山水驿动,群鸟飞鸣,多么人性的风景 颤栗的思的原野,奔涌的欲的河流 万物在赴一场永无终曲的舞会 我,在你隐忍的泪光中驰骋 谁安于等待,谁就将在阳光中迷失 不要去问那个黑暗的终点 即使众鸟皆睡,我也会被你的水声吵醒 今夜的雨一直要落到另一个如火的明天 另一个黎明的马蹄 将点燃每一个瞬间的草原 牧南,毕业于武汉大学,在海内外发表诗歌余首,参加过全国青春诗会;发表中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和散文若干。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出版有长篇小说《玫瑰的翅膀》《姐妹船》、诗集《爱雨潇洒》《金玫瑰》《望星空》等。 爱,是小满之后的灌浆 王法艇 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是小满 是充满想象力的女性 她比一场没有预谋的爱还要纯粹 甚至和春风一样浩荡 比雪花深厚,羞愧秋天的田间 相爱的小人啊,凄迷的眼神是无法探知的深潭 亲,这就是小满,她按部就班 她需要一场阳光的灌浆 虽然,青云雨水倾注,像预谋而来敌人 把所有的火焰浇灭 她知道,比雨水还要汹涌的是小小的泪 小满,你的亲人是我和芒种 你发育良好,漫不经心的阳光如此沉溺 我只要一把细如闪电的镰刀 让埋伏在六月的眼睛失明 小满,必须跋山涉水 我们的情感渺小的如同谷雨 我要的是大雪无声,靡靡泱泱 阳光一寸一寸铺陈,细沙一般的堆积 芒种之前的小满 在无边的荒原舒展诱惑 该如何印痕她的渴望和期待 小满,五月的赤焰燃烧之后 一地的雪白,是我最好的纪念 包括,不顾结局的爱情和殷勤的唇 王法艇,安徽临泉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网评论员、国务院国资委评论员。、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十佳评论员”荣誉称号。 岩层之歌 李浩 指针在我心脏里跳动: 她说她愿意在圆中, 通过高窗,眺望阿斯哈图 垂直的曙光,和独立的 冰石林。她说她愿意, 因为在心脏里,她可以回到 雪光指引的黎明,并在白桦林, 花岗岩,和冰臼群, 看守的天空中,给地上 吃草的羊群,沉睡在岩石中的 火山写信。岩浆:上升,冷凝,剥蚀。 她说她愿意拥吻我, 以弯曲的胸针。她愿意。 李浩,年6月生,河南息县人。曾获宇龙诗歌奖(),北大未名诗歌奖(),海子诗歌奖提名奖()等。著有诗集《风暴》《还乡》等,并有部分作品译介国外。北京青年诗会发起人之一,年起与友人主编《珞珈诗派》。现居北京。 柠檬树 朱赫 留下雨水的足迹吧主 原谅我们贫瘠枯萎的年代 任树枝低垂低过篱笆和影墙 在夜晚反射出微弱的光芒 用四五只柠檬编一顶桂冠 为暮春时节的落花加冕 哀悼这不断凋谢的悲痛 针刺在脚下的将归于泥土 叶片上倾洒的白光 让人们跌倒半夜出门 像一只墓碑从土壤发出新芽 用缄默标出结束和哽咽的位置 承受苦难的人请独自哭泣 摘苦涩的果实如同在生命最初 再留下月光等待未归死者的声音 在树丛间吹奏世界空寂的罅隙 朱赫,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武汉大学05级中文系毕业,研究生毕业于罗马美术学院,现居北京。 阿辽沙,阿辽沙 赵成帅 阿辽沙,那只天鹅从我的心湖飞走了 秋天好远,野雁没有尽头 舌头是苦的,像八月的砂石—— 打磨天空滚烫的墨水 天鹅飞走了,李子在脚下腐烂 可是玫瑰开了,阿辽沙—— 我在森林里迷了路 像蒙眼的种马,蹄子受了重创 阿辽沙,这些人世的咒语,像暴风雪 可是来自你的爱的意志 还是我无尽的怯懦,与恐惧? 你看一看,苦恼像冰川一样牢固 它是怎样变成了涅瓦河—— 这胆汁的誓言! 阿辽沙,你究竟是哪一个“我” 为何不顾,我一个人,在人群中无限地坠落 赵成帅,年生于山东滨州,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写诗,兼事艺术批评,现居北京。 时辰乐音 王家铭 永远的那最初的声音留住我, 那寂寞的倾听像广场上逃避雨水的 灰鸽子,在午后斜射的光线中, 跳跃进我深埋的额头。那声音 越过窗台擦着时光藤蔓的跟踵 灌满了每一条逼仄的,我身体里的廊道。 我向往日追寻,无数个断片坐着又躺下 把足音落成缓慢的鼓槌,在玫瑰色云层 淌过每一片炽热的火焰。我向镜中窥看 无人知晓的,却愈为清晰;新鲜的复述 将绽开如水滴,浸湿我记忆的花丛。 永远的那灰色鸽乘雨而来,在我鼻尖轻点, 丢掉羽翼的流线最后,消散入霞光。 我独向时辰的乐音祈求安眠, 安眠我一再浮现的往日之尘。 王家铭,年生于福建泉州,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曾获樱花诗赛一等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林》等国内诗歌刊物,并选入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大学诗人诗选》。现居北京。 什么发出声响 袁恬 什么发出声响? 白色的孤独。 什么颜色? 黑亮的黄蜂。 什么速度? 漫天星斗。 什么重量? 火山追赶日落。 什么质地? 痛苦,揉碎了眼泪,最后的 ——清澈! 袁恬,年12月出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代哲学国际班,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在读。获第28届、第31届樱花诗赛二等奖。 松陵镇即事 述川 一场暮春的疾雨把我递给 偏远之地。远意味着,更多的 灌木得以保存,星相在捕捉 地图边缘甜蜜的冒险。 沉重的沉入睡眠,我们身体 轻盈,踏水泥的头盖骨借力飞 遁,像栾树叶新泛出电波。 你熟悉羽状和互生,它们铺展开 这个没有松林的城镇,交待出 空荡荡的宽阔,等 晚归人抖落剩余的花。 路灯勉强挤出点显影液, 任凭我们变灰,变淡,消逝在 水面:一面旗迅速地更新自我。 疾走加剧了钟摆,夜色被拨至 你寓居的巢,六楼,松陵镇的腰部 并不婀娜。但我们都记得 出门是个黄昏,一颗疲倦的心 如何燃烧尽自己,在白壁上 轻轻拓下两个单薄的影子。 述川,原名李义洲,年生于江苏常熟。曾就读于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居北京。 钝角阳台 张朝贝 突然间,众多的词语被吞噬了, 你所能摸到的生活开始变窄。但 多看几次,鸽子仍是会发光的, 尤其是在暮春的雨后,最后一层阴翳 散尽的时候。这些年,你把生活的危机 都堆放在那不宽阔的阳台,并快速 耗光它滑腻的墙漆,耗光自己。此刻 时辰尚早。你必须留着力气—— 去抖落洗衣机里待晾床单上疲惫的褶皱; 去剥开被日光拧紧的铁栏杆的影子。 哦,时光!它们如此快速地挪动, 像人类挪动自己的肺腑。这条褪色的床单 像不像你们日渐锈蚀的新婚之夜? 那时的惊雷,被他生生地叠进宽阔的夜晚, 而年轻的鼾声,尚不足以摊放于你们 新置的餐桌,似乎没有生活的烦恼 需要你每日铺匀在床上。一天中最后的光束 熄灭了,你起身去开被敲响的门。 张朝贝,年5月生,河北邢台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级本科生,年底开始写诗,现居北京。诗歌少量发表。 擦玻璃的人 陈翔 分享阳光是他每天的工作 举起毛刷,擦洗玻璃 他也在擦洗镜中的自己。 小心地把阳光放进去;双手越来越重 身体却越来越轻。触手可及的天空 像垂直的湖,在他面前闪烁。 那些灰暗的、平坦的云朵 经由他湿润的手掌,竟一点点变白 像落在童年画纸上的雪—— 漫步在云端,他时常进入 一种坚硬的冥想;寂静和风 是这洁白的劳作中反复的颜料。 他抚平玻璃脸上的皱纹,手掌下的 天空以方格的速度变得清澈; 但挽留住透明的时间,却衰老了 镜中的人:从一片空气滑向另一片 踩着夕光摇曳的雪橇,最终同蝙蝠一起 消失在水底火焰一般柔软的暮色—— 告别的时刻已降临。垂下中年的灵魂 他离开这座熄灭的玻璃森林; 树,正在失去最后一片叶子…… 陈翔,年生,江西南城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现居北京。曾获光华诗歌奖()、樱花诗赛奖()。 武汉珞珈咖啡武大人的联接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