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是纪念即将过去的一年,更是为了展望可期的未来。

回首,无论是教育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和技术领域,有太多值得书写之处——限于时间和篇幅,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从中选择若干会对未来几年的教育生态产生明显影响的“事件”,作为的教育“关键词”:

中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理念迭代和育人模式转型的体现,也将对今后的教材编写、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考试评价,乃至整个教育生态产生深刻影响;而“双一流”计划和经济强市牵手名校,将重塑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民办教育促进的修改,明确了分类管理,为非义务阶段的教育资产的证券化,创造了可能;AI、VR等技术运用于教育,是这些年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深化,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场景”,甚至重新定义教育,也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青睐。(李二民)

1

关键词:中高考改革进行时

招生考试改革进一步深化

中高考因为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一直备受瞩目。年,中高考改革继续推进。从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多个省份将实行新的高考方案。因此,从年初开始,各省先后公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

各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构成全国高考改革总地图:其中,广东提出将从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届时全面开放异地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卷,并合并高考二本AB线;同样从年启动高考改革的江苏,则提出“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河北将在年实行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四川从年起,分步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并恢复外语听力考试……

各地虽然有着不同的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无一例外,它们均对标了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今后,各地考生的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即“3+3”考试模式。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而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此时,由于不再区分文理科,并且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必然会呈现多样化组合,“走班制”教学或将应运而生。这对学校的师资配备、课程安排、学生管理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例如,浙江的一些校长和老师指出,在目前“7选3”的模式下,共有35种组合。组合这么多,对学校来说,如何把课表排起来,达到一人一张课表,难度会比较大。有的学校为了能让学生上课不冲突,很多课都排到晚上了。而在考试的科目选择上,一些学生和家长也感到迷茫。一位才进入高一的学生表示,虽然高考对她来说是两年之后的事,但她现在就在考虑选择哪3门选考科目……

对此,上海市星河湾双语学校校长唐盛昌认为,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给出学生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很正常,需要逐步地解决和完善。

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自然会传导到中考这一端。而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考改革,9月份教育部发布《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希望到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各省(区、市)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市学习借鉴一些地区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各地的中考改革方案,基本都是与高考相对应,以北京年发布的方案为例:年起,北京将开始实施执行“3+3+1”的新中考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外语增加听力、口语考试,有两次考试机会。另外,学生可自主在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等科目中选择三门进行考试。体育则为必考科目。

在中高考的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但总的趋势是,破除“唯分数论”,不再一考定终身,给予学生越来越多的选择权……

(胡晓玲)

2

关键词:核心素养

欲引领育人模式根本转型

“核心素养”是年教育领域的另外一个热门话题。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标志着中国版本的“核心素养”正式出炉。

这个方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重视培养下一代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很多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共识”。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工作的未来》(TheFutureofJobs)报告中说道:在很多行业和国家,大部分需求最多的职业和专业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还没有产生,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这意味着,今天65%的小学生将在未来从事全新的职业。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为尚未存在的职业做好准备?

在这种形势下,全球许多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与生活。基于对未来公民形象的追问,他们提出了21世纪素养等理念。

6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就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对全球的“核心素养”经验进行了梳理分析。

从报告中可以发现,近十几年来,21世纪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anhuishengzx.com/ahfz/8893.html

------分隔线----------------------------